福建六日(20):下梅村的巷道
2017-10-5
武夷山此行,下梅村是让我最有感觉的地方。那小溪和小桥,那古宅和小巷,那石板路和泥巴墙,都是我想象的美丽乡村的景象。可是,地陪一直牵着我们的鼻子急行军,让我无法慢慢品味和享受。她说先带我们转一圈,我们回头再自己仔细观赏,慢慢拍照。我对此很不以为然。旅游的价值就在于由于差异性引起的视觉或者感觉冲击,有过一番走马观花的体验之后,那种差异性或者视觉冲击已经消失了。回头再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充其量就只是补补照而已。
最后一个景观,是下梅村最大的宅院,一个五进三厅的大宅子。我去过很多古村古镇和古城,下梅村的古建筑给我的感觉最好。一是数量多,规模大;二是保存良好;三是建筑有特色。我们现在去的很多古村古镇或古城,其建筑实际上只是修旧如旧,并非真正的古建筑;而有些地方,虽是古建筑,但保存不好,歪歪斜斜破破烂烂的,完全缺乏美感。下梅村的古建筑,既是真正的古建筑,里面还有人生活;而且,这些古建筑都还保存很好。在最后这个庭院的深处,有一个异形的石门,边缘像芭蕉叶的样子。我看边上的说明,说叫做“芭蕉门”,其寓意似乎与财运有关。可导游们一致的说法是,这叫“丰乳肥臀门”,是婆婆用来选儿媳妇的标尺。又说丰乳肥臀意味着能生会养,婆婆们就用这道门来衡量未来的儿媳合不合适。真是胡吹!达到那道门的尺度,早就不是女人,而是大肥猪了。出了这道门,地陪在签字之后离开了。谢天谢地,我们可以恢复自由,不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复习几分钟之前看过的景观,真的是兴味索然。我们只能寻找一些新的景观,寻找一些新的兴趣点。这样的东西我们很快就找到了。我拐进一条小巷,眼前一亮,那是我此行看到的最美的景观。仅容一人错身的石板路,安安静静的,一个游人都没有;有几只小鸡在叽叽咕咕地转悠着觅食,墙角的小白花在努力地开放着;两侧的房屋六七米高的样子,墙的最下一层,一多高,是砖砌的,一层一层的,有蓝色、黑色、白色和红色;砖墙上之上是土墙,不是简单的泥巴夯造的,泥土之间,是一层层的长条的河卵石;这层土墙三四米高的样子,土墙之上,似乎又是砖墙,或者是刷了石灰的光滑的土墙。阳光还不是很热烈,巷道里很清凉,空气干净而清爽。镜头里的巷道,一层层的砖块和一层层的河卵石,呈现出放射的效果。巷道的尽头,一只小猫警惕地盯着拍照的我,当我渐渐接近的时候,它迅疾翻过墙头逃走了。前行左拐几步,眼前又是一段深深的巷道,一样的放射状的砖墙和土墙;抬头,屋檐是黑色的砖瓦,屋檐之上,是蓝色的天空。有几株小草从墙缝里长出,在微风中微微颤抖着。巷道的尽头,有络绎不绝的游人在走过,他们被引导向一侧的宅院,都没有人往这边看看。我给雨燕和小赵拍了一组照片,感觉此行已经很有收获。
导游催我们可以离开了。本来还想再走几条巷道,然后在去跟铁匠聊聊的,为不让人为难,就离开了。
武夷山之行,最让我留恋的,就是下梅村的古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