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行(10):古朴安静的灵山村


 黄山行(10):古朴安静的灵山村

2017-11-3

灵山也叫灵金山,位于呈坎八卦村的某一卦象上,也属于风水宝地。灵山村就在灵金山靠东一侧的山坳里。灵山村旅游现在还处于原生态,还没有围起来收费。不过,道路已经修通,旅游规划已经完成,一些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围起收费可能只是不久以后的事情了。

村口有一条小溪,桥上有一门楼。过道边的墙上是一幅很别致的宣传画,大意是灵山村民笑脸欢迎八方来客。上面是一张张村民灿烂的笑容,其中的好几位我们随后在村里见到。小溪的另一侧是座木制的四角楼,可能是原来村里议事的场所,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现在村里议事不再这座文物里,而是改在村头更加宽敞明亮而安全的砖瓦房里了。

沿着小溪是条石板路,可以行人,还可以走人力车,有时候也有摩托车通过。进村的地方是一座白色的牌坊。在徽州地区,牌坊很多我以前在西递和宏村就见过不少。据说牌坊最多的还是在棠樾,那里有一个牌坊群。眼前这座上面刻着“翰苑”两个大字的白色牌坊颇为壮观,上面的雕刻活灵活现,精美绝伦。这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牌坊至今保存完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坏,我不禁敬佩徽州人民对于历史文物的恭敬态度。

小溪从村子上头的灵山上潺潺流下,有女子正在溪边的石板上淘洗大米。王师傅说,这里的溪水很干净,可以直接饮用的,说着还示范了一遍。溪边的道路用长长的石条铺就,石条的一头延伸到了溪水上头。隔不多远,还有石条搭就的阶梯通下去,供人们洗米洗菜或打水之用。溪水的那一头是住户人家,白色的墙面上有的还有山水画。有石板小桥通过去,有早上觅食的鸡子在桥上溜达。

石板路只有一米来宽,人行问题不大,不过经常还有三轮车或者平板车通过,车过的时候,人就要占到路边人家的台阶上避让。石板路这一侧,有不少在门口摆起小摊做生意的。有一点点旅游景区的景象,大家卖的各种土特产,大同小异。有草药、红米、竹编、米酒,等等。我看卖得最多的是米酒。老王说米酒是灵山村最有名的特产,大家把它当饮料来喝的,也当主食。我们在游览的过程中看到回家吃午饭的老姜那位年轻同事,拎着三碗米酒往家里走。

每一个碰到的人老王都认识,都要跟人家打打招呼。在那些卖土特产的摊子面前,老王还会向我推荐一番,尤其是据说生长期达一百八十天的红米,老王一再向我强烈推荐。我没有兴趣。到了村的另一头,碰到老王的一位熟人,那老汉拉着平板车,车上是一堆红薯。那红薯长得像南瓜一样,那么大的个,还是球形的,很是有趣。老王又向我推荐。我想着好笑,这么大这么沉的东西,我怎么带回家啊。不过,经不住老王的推荐,又看着那玩意儿还很好看,就拿了一个。我问老汉多少钱,他说给两块。这显然不是卖,而是送了。那个红薯至少有两斤重。老王又从车上拿了一个小的塞我手里,说大的那个带回家,小的这个送你,现在就可以吃。看到老汉拉着平板车在小溪边的石板路上行进,感觉很有意思,我跟老汉说要给他拍个照片,他同意了,不过他的笑容看起来是很拘谨很痛苦的样子。

沿着小溪走到村子的尽头,我们就往回走了。也许是因为不收费的缘故,我觉得灵山村给我的感觉要比呈坎好多了。这里的四角楼和石牌坊,小溪水和石板路,小巷道和老房子,米酒和地瓜,老农和平板车,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当然,造成这种美好印象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里游人很少。如果有一天围起收费了,游人增加了,也许就不会这样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