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要重视民主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要重视民主管理
 
                                 宋 圭 武
 
    事业单位改革,事关千家万户人的个人利益,也事关国家发展的根本利益。因为事业单位有职工三千多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同时,事业单位大都是科研院所,是国家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也关乎国家发展的长远动力问题。
    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笔者认为,打破铁饭碗要慎重推进,更重要是要加强民主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打破铁饭碗要慎重推进,因为对社会发展而言,打破铁饭碗会产生很大副作用。第一,打破铁饭碗,并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原则,本质是人的物化和人的工具化,是社会发展手段和目的的背离,是社会只重视了发展手段,而忽视了发展目的。第二,打破铁饭碗,并不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打破铁饭碗模式,是早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所常用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一些国家已经更少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而是采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第三,打破铁碗饭,需要社会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因为在社会各项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情况下,打破铁饭碗产生的副作用就较小。第四,从单位内部看,打破铁饭碗,可能会提高效率,但从社会看,将一些低素质的职工辞退推向社会,对社会而言,将会增加社会的维稳和管理成本,所以社会管理效率未必就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将这些职工约束在单位内部,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或教育来转化,这比社会管理效果更好。第五,在关系社会,打破铁饭碗,未必就能真正把素质不高的打破,有后台有背景的就不容易打破,这项制度的执行将会遇到关系文化的强大阻力。第六,不健全民主管理,打破铁饭碗会导致单位权力会进一步集中到领导手中,形成单位集权制。由于聘任权掌握在领导手里,用不用你由领导说了算,领导在单位就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单位腐败现象就会十分严重,单位管理就可能产生一派乱象,最终导致事业单位改革走向失败。
    所以,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打破职工的铁饭碗,要慎重推进。要打破铁饭碗,首先要考虑打破领导的铁帽子,让干部能上能下如何打破单位领导的铁帽子,核心是要健全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体制。
    另外,由于事业单位大都是科研院所,职工大都是知识分子,人员大都是大学和研究文凭,文化素质较高,民主意识也强烈;另外,由于职工工作场所大部分都比较集中,召集开会也方便,不像村民自治,农民自由分散,不好召集。所以,在事业单位积极推进民主管理,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具有良好基础,会产生比村民自治更好的效果。
    如何健全事业单位民主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重大事项均由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包括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以及辞退职工等行为,不能由领导个人说了算。二是领导由单位内部民主选举产生,或实现全社会公开招聘制。单位内部民主选举产生,就是在单位内部,由职工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一把手,然后由一把手提名副手,再交由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副手任职。实行全社会公平招聘,就是根据事业单位特点,由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定详细招聘条件,然后在全社会范围选聘合适人选。具体选聘权掌握在职工代表大会手中。选聘过程具体由职工代表大会执行,表决也由职工代表大会全体表决。另外,职工代表也必须要经过各小单位选举产生,不能由个别人说了算。三是事业单位内部要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应体现人本性、公平性、竞争性等特点。人本性,就是考核制度也要体现人本原则,要人性化,不能完全把人工具化。公平性就是业绩考核要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对一部分人有利。竞争性就是要求业绩考核也要给职工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人本性和竞争性结合起来,就是既要让马儿吃好,也要让马儿跑得快。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有关事业单位管理的法律,要把事业单位管理尽可能纳入法治化轨道。民主化必须要有法治化配套,否则,民主化就可能导致伪民主化。因为事业单位民主管理,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会导致部门保护主义,会导致局部利益对社会利益的侵蚀,这需要国家通过完善法律来约束这种行为。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单位内部,也可能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合理利益的侵蚀,这也需要通过法律来调节和保护。
 
                                                                                 
 
 
 
                               通讯地址: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
                               邮编:73007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