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信用货币发展的实践来看,实现本国信用货币的国际化是全球各国信用货币发展追求的最高目标。就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格局而言,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凭借其所处的以美元作为表现形式的国际信用货币,击垮了没有国际信用货币发行权做支撑的前苏联。目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适当地借鉴国际信用货币发展经验,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确保中国金融安全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理论上而言,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条件来看,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还欠缺以下条件:
1.目前中国还缺乏领跑全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从中国前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中国在航天技术产业以及高铁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生产的以技术作为支撑的商品,在全球还缺乏不可替代性的刚性需求.在缺乏领跑全球核心高科技产品支持的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还缺乏全球对于人民币计价产品的刚性需求支撑。
2.人民币目前在全球大宗商品结算货币中还不是主要结算和标价货币,由此导致了人民币国际化缺乏全球其他国家的商品或资源做支撑。虽然中国自2010年以后实现了对外贸易的人民币直接结算,但是这种人民币对外贸易的直接结算方式只限于中国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结算,没有扩展至全球其他国家。更有甚者,在外部资金前期大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以及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的条件下,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人民币贸易结算就可能成为投机性外资出逃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虽然中国在国内试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缺乏领跑全球核心技术产品的条件下,人民币距离取得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结算和标价货币地位,还十分遥远。
3.中国距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目标仍十分遥远。 从金融产品标价和结算来看,虽然在经济货币化条件下,拥有全球金融产品的标价和结算权,是一国信用货币发展成为国际信用货币的必要手段,为此,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各国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不但需要丰富的金融交易品种、大量的全球金融交易参与者、先进的金融产品交易技术,更需要来自本国的先进金融投资理念以及在本国存在一大批金融投资水平高超的本国投资者。因为,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实际结果来看,其不但可以实现本国货币在金融产品的结算和标价地位,可以利用国际资本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对于国民财富的再分配功能,一国通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充分利用本国投资者先进的投资理念和高超的投资技术,实现全球净财富由其它国家向本国的净流入。从全球金融中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仍没有结束,但是美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一方面美国是全球金融投资理论的教父,目前全球金融投资理论主要源自于美国;另一方面,从美国之外的金融交易市场来看,虽然英国和香港也是全球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极,但二者都与美元有特定的缘源。从英国金融市场来看,其主要表现为英国与美国特殊的政治关系以及英磅超脱于欧元的独立地位。从香港金融市场来看,港元至今仍保持了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鉴于美国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所处的核心地位,如果说此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受害国是美国,确实有些言过其实。虽然在前期国际金融危机中,贝尔斯登和雷曼倒下了,但是这些金融公司的投资人主要来自于全球,而不限于美国本土的机构投资者。相反,以巴菲特为代表的美国本土金融投资者,在美国以及全球其它国家的资本市场,利用其高超的投资技术,实现了大量的国民财富由其它国家向美国的净流入。相对于金融产品货币结算和标价权而言,通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设立,在本土金融机构的投资运作下,实现国民财富由全球其它各国向本国的净流入,才是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国的真正利益之所在。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而是出现相反的情况,那么,这种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设立,不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还将是适得其反。有鉴于此,当前中国要将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其主要手段不在于通过国际板的发展以及引进大量QFII资金,实现中国金融市场由国内投资人向全球投资人的转变,更在于通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设立,实现国民财富由全球其他国家向中国的净流入。从目前中国本土金融投资理论发展以及本国金融机构的投资水平来看,中国距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设立的路程,还十分遥远。
4.中国目前存在的巨额外汇储备并不能对人民币国际化构成主要支撑。目前虽然中国拥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构成与日本的外汇储备构成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是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方式下,通过前期统一外汇结算方式形成的,由此决定了这部分外汇储备不是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存量,在现行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下,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不能成为人民币在稳定汇率基础上实现对外开放的基础;二是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构成来看,其并不是本国企业对外贸易净利润的结余,而是包括外商投资的本金和投资收益结余、外部投机资金的人民币兑换以及与出口有关的劳动力货币化、自然资源货币化的结余,还一部分为本国企业对外贸易的净结余。因此,与由本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净利润所形成的外汇储备相比,中国外汇储备总量虽然庞大,但是在人民币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并不能保持其存量的相对稳定,;三是中国目前存在的巨额外汇储备,有一部分是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由人民币渐进升值预期所形成的外部资本净流入,由于这部分外部资本净流入不是在均衡汇率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人民币对外开放之后,就部分外资流入资金最终流向,对于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会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