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 4S 模式


                                                     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 4S 模式

       在民族旅游地尤其是新兴的民族文化型旅游地的规划、建设和营销中,创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所谓创意,就是赋予民族旅游地以某种游客认同的意义,如迪庆州的“永远的香格里拉”、景洪市的“雨林景洪,柔情傣乡”、澜沧县老达保的“快乐拉祜”。民族旅游地创意的实质,就是对旅游地进行文化创新与情感再造,赋予旅游地符合游客群体需要的某种意义。

    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与旅游强省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备受游客欢迎的民族旅游地。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可以发现,不少民族旅游地都拥有自己的口号、歌曲、故事、演出甚至影视作品。这是旅游地创意开发的结果和表现,是衡量民族旅游地创意度和创意资本的简易尺度,是旅游地居民和政府官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理念的综合体现,对其他地区民族旅游地规划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便于描述,笔者将宣传口号(Slogan)、主题歌曲(Song)、经典故事(Story)、演艺节目(Show)合称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4S模式。

 旅游经济不仅是玩经济,更是心经济。民族旅游地开发中应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和社会发展需 要,考虑旅游者的社会处境和深层次内心需求,注重体验设计和文化创意,以满足感官愉悦、生命滋养、诗意栖居的要求。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 4S 模式的本质,是通过文学、音乐、舞蹈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民族旅游地进行情感再造和艺术再现,为游客提供视觉盛宴、听觉享受、心灵震撼、精神愉悦。在这一模式中,宣传口号、主题歌曲、经典故事、演艺节目的创作是核心,包括负责口号创意、词曲创作、故事讲述、剧本编写、舞台设计、导演监制等人士在内的创意阶层是关键。

民族旅游地开发应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 号),注重培育包容、宽松的创意氛围,发挥创意阶层的力量,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素材和灵感,结合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借助艺术和科技手段,实施以口号、歌曲、故事、演艺为主要抓手的创意工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旅游活动新旧六要素、旅游融合发展的对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推进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化、产品化和产业化,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感染力、表现力和创新力,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体验化、创意化、特色化的开发道路。(来源:李庆雷, . 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4S模式 [N].中国旅游报,2017-4-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