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 4S 模式之二:主题歌曲激发旅游想象、满足情感需求


 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 4S 模式之二:主题歌曲激发旅游想象、满足情感需求

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有着密切关系。歌曲能准确地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最细微最柔软的地方,再配以悠扬的旋律,通过歌手感性的嗓音,具有心理引导的作用。主题歌曲是以民族旅游地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特产风物、社会风尚为素材或背景创造的歌曲,通常具备特定的主题并表达一定的情感。在旅游开发中,它被认为是听觉识别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旅游六要素中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心创作的主题歌曲,如《嘀嗒》(丽江古城)、《回归巴拉格宗》(迪庆州)、《实在舍不得》(普洱市)、《云南美》(云南省),能够形象生动地传达民族旅游地的特色景观、意境、情趣,恰如其分地表达游客旅行游览时的心情,还可以起到镇静减压、调节情绪、释放情感、激发想象、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音乐家会依托自己对美的超常感受能力,对旅游地的景观特色和文化特质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并藉由优美的旋律、民族特色的乐器、地方化的语言加以表达。通过对民族地区旅游歌曲进行总结可以发现,经典的主题歌曲应具备好听、好记、好唱三大特征,必须在(作词)、(谱曲)、(演唱)、(传播)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西双版纳长期被视为西南边疆地区的代表,是边地文化与民族风情类影视作品青睐的地方,不少作品在此取材、取景,留下了《谁能告诉我》等片首(尾)曲或插曲。受先入为主心理的影响,在德宏州创作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都被游客认为是歌颂西双版纳的歌曲。2013 年发行的《想找竹楼安个家》是西双版纳经典原创和新创作品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每

首歌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带着绿色的气息。其中,《让我听懂你的语言》有西双版纳州州歌称,讲述了一位少年来到西双版纳后与当地傣族姑娘相爱,却因为语言交流问题产生障碍,最终爱情的力量战胜了语言障碍的故事。据介绍,这取材于词作者罗红江(现任西双版纳州州长)的亲身经历。这首歌歌词情真意切,地域色彩浓郁,民族风格鲜明,其中水一样的傣家姑娘成为描述和宣传西双版纳的经典用语。

傣族园受益于傣族传统音乐艺术积淀,深谙音乐营销之道,并得到景区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推动,先后创作了《想找竹楼安个家》《珍爱竹楼》《请到傣家来做客》《仙女一样的傣家姑娘》《西双版纳明珠》等歌曲,录制了《泼水欢歌》《泼水节·印象》等 MTV,并学一首傣家歌为傣家乐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中,由知名词曲作家范文武(傣族园总经理)和傣族作曲家刀洪勇创作的《想找竹楼安个家》就是傣族园的主题歌,已成为西双版纳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绿色的山啰,绿色的水,绿色的西双版纳令我陶醉,想找竹楼安个家,橄榄坝的傣族园风光最美……”这段歌词犹如山谷潺潺流淌的清泉,完美地展现了傣族园的魅力,令到西双版纳旅游的游客竞相传唱。(来源:李庆雷, . 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4S模式 [N].中国旅游报,2017-4-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