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 4S 模式之四:演艺节目展示民族文化、创造感官愉悦
根据派恩二世的体验经济理论,民族旅游地开发的理想状态是成为一处能够为游客塑造四类体验、提供五种感官愉悦的“快乐剧场”。厉无畏将秀出“主题链”、以文化创意创造旅游新价值作为创意旅游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的基本模式。他认为,在体验经济时代,“秀”(Show)成为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形式之一,成为吸引眼球和注意力的营销手段,也是吸引旅游者参与和体验的新创意。民族旅游地的演艺节目既包括大型实景演出,也包括室内舞台表演、露天情景剧、巡游互动节目。
这些取材于当地民族文化并经过创意人才加工创作的节目,对民族旅游地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一是在短时间、小空间内集中向游客展示具有隐性特征的民族文化,让抽象变得具象可感,是对村落环境、民居建筑、田园风光等静态展示的有效补充。二是提升、强化审美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刺激为游客留下难忘印象,让民俗变得时尚,增强游客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感受力”。三是作为社区参与的重要渠道来平衡利益分配,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四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综合收入,有的还会起到发展月光经济、丰富游客夜间休闲生活的作用,有效解决“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创新,西双版纳州成功培育出多台旅游演艺节目,如勐巴拉娜西艺术宫的《勐巴拉娜西》、曼听御花园的《澜沧江——湄公河之夜》、曼迈桑康的《泼水节·印象》、万达主题乐园的《傣秀》、告庄西双景的《水舞源》、望天树景区的《传奇阿莲雅》及《哨哆哩风情之夜》《多歌水》等歌舞晚会。其中,勐巴拉娜西超级歌舞秀是一台以西双版纳民族风情为题材,著名编导、灯光、舞美及优秀演员联袂打造的视听盛宴。《澜沧江——湄公河之夜》则是曼听公园专门聘请西双版纳州民族歌舞团策划、编排、包装的体验式旅游演艺节目,最大亮点在于将文化展演与参与互动有机融合起来,上半场在室内剧场举行以观赏性为主的文艺表演,下半场则是以放水灯和篝火晚会为主的参与性娱乐活动。
傣族园深谙旅游文化之道,重视旅游文化展演,成立了演艺部,组建了自己的艺术团,建设了勐巴拉娜西歌舞剧场,并聘请文艺界专业人士前来指导,积极培养本土化的演艺人才,向游客提供演艺服务。该景区先后推出了“百名傣家少女”泼水迎宾、“百名小卜哨泼水歌舞大联欢”等文化展演节目,《傣王招亲》、《赶摆路》、民间舞蹈(拳舞刀舞纹身舞)等让人耳目一新,泼水广场每天下午举行的“泼一身幸福水”“跳一曲傣家舞”活动,深受游客喜爱。继成功推出“天天欢度泼水节”之后,傣族园还在附近的曼迈桑康景区策划推出了《泼水节·印象》大型实景演出,重点突出放高升、赛龙舟活动,上演“赛龙舟、放高升、赶摆、丢包传情、傣女沐浴”等系列民俗节目,提升旅游娱乐节目的民族文化含量,使游客真正感受和体验泼水节的魅力。(来源:李庆雷,冯 斌. 民族旅游地创意开发的4S模式 [N].中国旅游报,2017-4-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