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看到的宗教生活的特征以最宽广的方式做一个总结,它包括下列信念,:1.有形世界是一个更具有精神性之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有形世界是由精神界获得它的主要意义;2比这更高之精神世界的合一或者和谐关系是我们活着真正的目的。3.祈祷或是与精神世界(无论它是“”神或者“”法则)的内在交流,都是由实际工作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神的能量流入现象世界,带来心理或者物质的效果。
宗教也包含下列心理特征,4.一种新的热情,犹如天赐般加入生命中,以抒情的魅力,或是就借由热忱、英勇之形式表现;5.一种安全的保障与平安的性情,并且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亲爱的情感胜过一切。”
这是”宗教经验之种种”一书对宗教的最终的结论。
如果我们同意这个结论就意味着同意以下的东西:
1.真正的宗教是纯精神的,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创造精神意义,有形的物质世界存在的作用只为表现这种精神性而存在。精神性主导不了物质的存在事实,却主导了物质存在的精神意义。离开了精神性的物质对于人是无意义的。
2.物质世界的意义都是经由宗教的灌输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形而下的世界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或者说没有什么神圣性的价值,只不过是物种之间为求基本存在而使用的一些精致的粗糙而低级的方式
3.生活在物质世界的人们并没有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终级目的,而这宗教告诉了他们这一切,也因此延展了他们生命的空间,协助他们去实现人生更高的存在目的。
4.热忱、英勇、亲密,这些美好的情感,都是在宗教的精神性的特别发现,在物质世界里因物质利益因连接的热情、英勇、亲密都是虚伪的。而虚伪的东西是没有精神性的,所以,这些虚假的东西在宗教的热诚、英勇、亲密面前自然不堪一击。
这自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现任总统要亲率全家去以色列的“哭墙”祈祷,并依规塞入小纸条的原因。
有一些人把传统哲学的死亡和形而上学的终结理解为这两门学科的不再存在。其实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终结,只说明哲传统哲学和形而上学走到它应有的高度而完成了它相应的使命,接下来的将是更高层面的超越的“后”科学和形而上学的诞生,那是一定的。
2017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