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6):
玉龙喀什河
2018-6-28
出了机场,前往古城。
一路穿过几个小村庄,都是干打垒的平房,笔直高耸的白杨树,地上垃圾横飞,路上牛羊乱窜。十来公里之后,来到一片戈壁;铁丝网围着的一大片地方,铁门上挂着个铁皮牌子,写着“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参观每人10元”。来之前我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古城”让我想到的就是尼雅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是十六到十七世纪的城池遗址,曾经有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出土过铜佛像,玉器,陶器,古钱币等文物。属于和田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王停下车,对着铁门边上的小房子哇哩哇啦大喊一通,似乎说的是维语,通知有游客前来参观。一会儿从小屋里走出一个人,像是个门卫。小伙子虽然满脸的络腮胡子,看起来却那样的羞怯和腼腆,就像小孩儿一样。他脸上堆着微笑,是那种谦卑而讨好的笑容。他叽里咕噜说着维语,我一个字听不懂。老王给我翻译,他说门票每人10元,坐电动三轮车参观每人30元。
我倒是很想在戈壁里走走,但因为时间有限,如果参观路程长的话,可以考虑坐“观光车”。问老王前往参观景点有多远,他说有三四公里。那就坐车吧。于是我回头跟门卫小伙还价,“二十元怎么样?”我这样的还价只是跟他套个近乎,并不当真。小伙子未置可否,脸上傻笑着,转身回屋里,准备去推电动车出发。我估计他没听懂我跟他还价,只领会了我同意坐他的“观光车”的意思。
这时老王又指着戈壁滩上的几个土堆说,那就是古城。看起来也就三四百米的样子,走过去也就几分钟。我倒不是心疼几个钱,而是舍不得失去在戈壁上行走的机会。如果这几步路都要坐车的话,我的“古城之旅”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斯文·核定当年考察古城,每次都要经过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艰难跋涉。我不能太脆弱,太娇气了。门卫小伙推着电动车过来的时候,我跟他说,路程这么短,我还是自己走,你的车就不坐了。说完,递给他十元门票钱,自己推门进去。
眼前是浩瀚的戈壁,地上灰呼呼的,天空黑压压的,给人一种苍凉之感。戈壁的表面是一层盐碱,脚踩在上面会发出嚓嚓的声响;远远近近,是一丛一丛的骆驼刺,使戈壁显现出一线生机。戈壁的生机还显现在一个个从小洞中爬出来的蜥蜴上。伴随着鞋子踩在盐碱戈壁上的嚓嚓声,会有蜥蜴从小洞中探出头,迅速窜开。
其实我是有些歉意的。刚才与小伙子说话的过程中,注意到他穿的那双运动鞋,整个鞋底都脱了,用铁丝简单绑在一起。几十块钱对我来说不值一提,对他却可能有大用,比如可以给自己买双鞋,让自己穿着稍微体面一点。而且,我是先答应了别人的。我这样出尔反尔,属于失信。行前看攻略,说在集市上跟人讨价还价,确定价格之后最好就要购买,不然会引人反感。我倒不是担心让人反感,而是自己过意不去。
正这样想着,听到身后突突突的马达声,门卫小伙开着他的“观光车”过来了。一辆小小的电动三轮车,前面的座位勉强可以放下两个屁股,后面的拖斗可以放置工具。那车走着走着就会陷进砂子里,驾驶员就得下来推车,所以我要是不特意停下来等他的话,他都赶不上我。这时,三四百米的路程我已经走了多一半,距离最近的大土堆也就一百多米。“观光车”走近的时候,又陷入砂子,我帮门卫小伙将它推出来,顺势坐上去。小伙子没说什么,脸上还是谦卑而讨好的微笑。
一百多米,走走停停,好几次下来推车,用了十几分钟。不过就是两三个大土堆,很难想象成古城的模样。有一辆“新A”牌照白色小车停在边上,两个熊孩子对着土堆在扔石子玩儿。往北边二百来米,还有好几个土堆,似乎是围在一起的,有点“城”的样子。于是我跟门卫小伙说,我们过去看看。小伙子没动,叽里咕噜说了一通维语。一句没听懂。不过看他举着四个手指,说“四十四十”的,就知道他要求加钱,加到四十块。我对他点点头,表示同意。走了五十来米,车子又陷入砂坑中,我就下车,径直向土堆群走去。
不过是夯打的土墙的基座,有四五处,大致可以围城一座“城”的样子。那墙体表面很稀松,轻轻碰触就会有土块落下。经过五六百年的风雨洗刷还能留下这些遗存,我有些不敢相信。走了几步,兴致全无。怎么看得出这里曾经有过文明呢?看不到一块石头一片瓦,碰不到一块木屑一片砖。没有一点文明的信息,如何判断一种文明?我知道,那些信息可能藏在沙漠的深处,那些文明可能只在极偶然的情况下呈现,但我是个没有耐心的人。我得离开了。
跟门卫小伙屁股挨着屁股坐过十几分钟,算是有了接触。尽管他身上浓烈的钾汗让人难受,但他的天真和腼腆还是显得可爱。我邀请他跟我在古城土墙前合个影做纪念,他一直傻傻笑着,表示拒绝。这时听到南边传来哗哗啦啦的水流声,凭感觉,我断定那就是玉龙喀什河。先前征询老王意见时,他说玉龙喀什河已经被封起来,看不成了。看来,没有老王,我也可以实现游览玉龙喀什河的愿望。
我问门卫小伙,前面是不是玉龙喀什河?小伙肯定地点点头。“对。玉龙喀什。”我又问能不能下到河床看看,小伙又点点头,“可以。”我得寸进尺问道,“能不能在河里捡到玉石?”小伙子嘿嘿笑着说,“可以捡。捡不到。”玉龙喀什河从昆仑山流下。暴雨时节,会有玉石随着杂石被冲刷进河道,顺流而下。有的石料经过长期冲刷,形成小块的籽料,这是和田玉中最精美的部分。据说,暴雨时节,喀什玉龙河里会有很多人在冒险,那时捡拾到玉石的几率更大一些。我后来在“和田玉都城”看到那么多的玉石料子,真让人怀疑是用铲车直接从河床里挖出来的。
河床果然有铁丝网在围着,有一米来高。门卫小伙带我找到一个缺口,轻松就可以跨越。河床似乎很宽,到处被挖出一个个大坑。裸露出来的石块,一个个看起来很漂亮。我装出捡玉的样子,捡起一块块模样奇怪的石头,问小伙子,“有没有玉?”他总是很有耐性,笑着说,“没有玉,是乱石头。”很奇怪的是,之前跟他说话,似乎一句也听不懂;而说到玉龙喀什河之后,大多数都可以听懂了。
我问小伙子叫什么,他似乎说的是“麦吉尔”。我说,维吾尔族名字,我只知道“买买提”和“阿瓦尔古丽”。他好像以为我说的是我的名字是“买买提”,我妻子名字是“阿瓦尔古丽”,于是笑眯眯恭维我说,“买买提,阿瓦尔古丽,好名字。”我未置可否,嘿嘿笑着应和他。进一步交流中得知,麦吉尔三十三岁了,还没有结婚。问他有没有女朋友,他的脸上显出羞涩,只是嘿嘿笑着。
从我一坐上他的“观光车”,不过几分钟,麦吉尔就要从裤兜里掏出手机,说上几句。显然是部新手机,也许还是他的第一部手机。手机用塑料袋包着,每次接电话,就从塑料袋中取出,通话结束再放入袋中。我看出麦吉尔珍爱的这个手机是三星的,就问他,“你的新手机是三星的?多少钱?”麦吉尔回答说,“三星的,三百块。”麦吉尔刚才用我的手机给我照过相的,他问道:“你的手机是OPPO?多少钱?”我说:“是OPPO。六百块。”我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不拉大差距。
进入河床之后,麦吉尔就专心跟人打电话了。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位年轻女子的声音。看麦吉尔那兴奋劲儿,我感觉小伙子应该是走桃花运了。此时河水不大,河床中间有石块露出。于是我就一个人向河床中间跳过去。这样的河流,实际上是谈不上美感的,只是乱石中间的小小溪流,而且河水是浑浊的。河岸上既没草更没树,乱石之外就灰呼呼的戈壁。站在河床中间,听着哗哗啦啦的水流声,我还是有些感慨。这样一条河流,时而温顺,时而狂暴,它给人们带来多少财富,又给人们带来多少灾难啊。很多人因它而发家致富,又有多少人因它而倾家荡产。
站在河床中间,我还想到了斯文·赫定。当年斯文·赫定想要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以和田河也就是玉龙喀什河为参照目标。因为准备不足,他的队伍几乎全军覆没。赫定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体能,坚持爬到和田河边,在断水几天之后喝到了水,最后被路过的商队营救。对于斯文·赫定来说,喀什玉龙河是一条救命的河。
走出古城的时候,老王还在车上睡觉。车门开着,呼噜声很远就能听到。麦吉尔请我到他们的小屋坐一坐,看看他们捡拾的玉石料子。屋里的炕上躺着三四个汉子,似乎是大酒之后在昏睡。我瞄了一眼就退出了。
跟麦吉尔道别的时候,我递给他一百元。他坚持要找我钱,我没要。他对我的服务,远远超过这个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