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走马观花云南大学


在昆明:走马观花云南大学

2018-7-18,昆明

 

饭后,顺道去云南大学参观。

同武汉的武汉大学一样,云南大学也是昆明的风景名胜。在我参加高考的那个年代,云南大学名头很大,曾经是全国的“十大名校”之一。那时候说起云南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中学生都知道。方先生在云南历史研究方面,尤其是滇西抗战史研究方面,成效卓著,深受敬仰。

云南大学的大门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两座不高的砖塔,中间是黑色的铁栅栏。四十多年前,五六岁的我跟着外婆到城里卖花,就来到云南大学门口,透过铁栅栏,外婆指着那头的石条台阶和台阶尽头的高楼对我说,“这就是大学!”那时候我似乎就明白了,我将来要上大学,就要上这样的大学。那一级级的石台阶,对我来说就是通往大学的阶梯,是我要努力攀登的对象。

进入大门,是个小小的广场,东西各有一个石牌坊,分别写着“蛟腾”和“凤起”,应该是有祝福学子学业成功的意愿吧。朝向北面的台阶大多是白色的石条,历经近百年,已经被磨得光滑。两侧是参天的树木,给台阶留下浓郁的阴影,有爷爷带着孙子,外婆带着外孙在台阶上乘凉,还有很多游客在拍照。

抬头往前看,高高的台阶尽头,就是典雅的老建筑会泽院。一座水泥建筑,是中西结合的风格。云南大学最初由唐继尧创办,唐继尧是会泽人,这座主楼就叫做会泽院。唐继尧号东陆主人,所以这所大学最初就叫做东陆大学。一九三四年才更名为云南大学。我曾经跟搞建筑的老陈讨论过会泽院的风格,他说这座楼的设计在某些方面是很有创意的,它本身并不高,仅有三层;但是,因为它建在将近一百级台阶的尽头,就给人很宏伟的感觉。另外,建筑质量应该是非常不错的,将近一百年过后,还可以完好地使用。我在会泽院前拍照的时候,看到好几对新人在以会泽院为背景拍婚纱照,这说明会泽院这种典雅的建筑风格的美感是得到现代人认同的。

在会泽院右前方一块空地上,有一门古老的铜炮;边上有解释的文字,说那是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大学的学生从废弃的军械库中偷出来的;放置在校园里,以表达学生的抗御敌寇,保家卫国的决心。

在会泽院的后面,有大片的草坪,有学生在树荫下温书,也有游客在草地上拍照。草坪的东侧,有一所老式的庭院,木结构的房子,红色的廊柱,红色的板壁。这里就是著名的“贡院”。门前是个小广场,有武师样子的汉子在练拳。后面是个讲堂,据说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穿过讲堂,有个院落,各种古树挺立着,桂花绽放着;庭院的北边,有一座红色廊柱红色板壁的二层小楼,据说林则徐做云南学政期间曾在此办公。

出贡院往东,是“东陆书院”,一长排的二层木结构小楼,应该是当年的学生宿舍。一楼现在已改建成学校某部门的办公室;一间办公室里,一位秀气的女子对着门口在写东西,她门外的那头石兽,因为缺了前腿,用两根不锈钢管子支撑,勉强立在那里。

东陆书院之东,古树之中,竹林之侧,是座二层小别墅,黄色的墙面,红色的廊柱,显得幽静而雅致。这里曾经是著名数学家,曾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先生的住所。熊庆来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发现华罗庚才华的伯乐,是他将华罗庚这位中学会计延聘到清华大学工作的。华罗庚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原先是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后来被龙云请回来当云南大学校长。全面抗战之后,北大、清华、南开搬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大。熊庆来在这座小楼里,安置了二十几位西南联大的教授。

三十年前,我曾经在老沈的陪同下来参观过。那一次,是在围墙外的红豆园吃过午饭之后进来的。因为喝了不少酒,对这里自然景色之美和文化沉淀之深了不印象。这一次走马观花一圈,感觉云南大学竟是如此美好,如此深厚,如此让人迷恋。

几天后我跟老沈讲我游云南大学的感受,他说觉得奇怪。他就在会泽院里上班,几十年来每周好几次在那里走来走去,从来就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想,我们对美的感受,其实是来自对差异的体验。对熟悉的东西的不以为意与对陌生的东西的敏感,其实是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