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孝与爱幼
喻建国
早年的一位女学生找我心理咨询,她倾诉,其中要点:母亲在她出国期间被其弟妹强制送进了养老院,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都不大关心母亲在养老院的情况,母亲需要亲人陪护,不要护工陪护。她现在全天陪护母亲,很累,她责怪弟妹,不知该怎么办。
我首先向她介绍了一个电视片的内容,这个电视片是跟踪一只雄狮的一生,从一只小雄狮,长大后把一只只大雄狮打败,成了这群狮子的头王,狮群中的所有雌狮子都是它的配偶。威风多年后,它被狮群中的另一只雄狮打败了,从此它就跟在狮群的后面,吃它们剩下的余羮,再后来,它的牙齿不行了,吃不动了,走不动了,它躺了下来,看着狮群们离它而去。狮子是没有孝道的,在哺乳动物中唯人类具有特殊的行为方式,行孝。行孝有个先决条件:行孝者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能力可以执行这一行为。行孝强度是由行孝能力和行孝意愿度两者共同决定的。
别人的行孝强度由别人自行决定,一个人只有决定自己行孝强度的权利。自己的行孝强度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行孝能力,再根据自己的行孝意愿度来综合考虑。
有些老人对孝道有误解,要求自己的子女提供很强的行孝强度,而且随便给自己的子女扣上不孝的帽子。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这些老人会产生“作”的动态,向自己的子女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对于这些老人,子女的科学对待方法应当是:根据自己的行孝能力尽可能地提高自己行孝意愿度来满足老人的要求,但是绝不超出自己的行孝能力,也绝不盲目超出自己的行孝意愿度,去满足老人的要求。
盲目满足老人对行孝强度的不合理要求并不是完美的尽孝展现,恰当的不予理睬老人不合理的行孝要求恰恰是正确行孝的展现。一味满足老人对行孝强度的不合理要求实际上是纵容老人对孝道的糟蹋。
我也是一位老人,我对我的小辈总有这样的心念,尽量不要去麻烦他们,他们很忙,要照顾他们的子女,要照顾他们自己的工作,不说日理万机也该是日理千机。自然我对自己子女的行孝强度是很低很低的。老人们应当到老时仍旧坚持爱幼不止。爱幼就需要老人降低对自己子女行孝强度的要求,最高水平的爱幼老人对自己子女的行孝强度要求为零。
西方人群爱幼展现为十八岁之前尽抚养义务,十八岁之后,尽自己的爱幼能力和爱幼意愿度继续执行爱幼,进入老年后不向自己的子女提出各种各样的尽孝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爱幼的展现。
孝是很美的行为,值得人类提倡,但是孝顺的顺是需要有一定限度的,不正常的顺是对老人的纵容,是不科学的,是应该不予提倡的。进入老年期的人们要科学地对待孝道,不要纵容孝的糟粕肆虐。
“遵行孝道人间美,苍茫宇宙当推贵。爱幼布人情,老人依旧仁。行为当守路,尽孝需思度。过度不该为,纵容绝莫陪。”调寄《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