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
喻建国
人类的互相杀戮曾经持续过几千年,一百多年前曾经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之间的战争进入了更大规模的程度,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一次大战中,远隔重洋的中国竟然也有很多华工参与了这场战争。
21年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立的两方分别是法西斯轴心国,含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匈牙利王国、罗马里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以美、英、法、俄、中为主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联合而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则为另一方。战争范围空前地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战争于1945年结束,可是人类之间的战争并没有终止过。
爆发战争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个因素:不亡因素。战争的发起人确认己方不会全亡,或是己方头领不会全亡。如果不亡因素不再成立,战争就不再会有人发起。现在能够消灭全人类的核武器已经被多个国家所拥有,如果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发生对立,并且对立到需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那就必然产生两败俱亡,也就是说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不亡因素。当争斗的双方人群都不再拥有不亡因素,这争斗的双方人群就都不可能诉诸战争。
现在世界各国的掌权者都是政治家,政治家的政治头脑中都拥有对不亡因素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世界大战的风险是几乎不存在的。可是如果有一方在科学进步和发展中不断领先,并且可以在新的科学技术的掌控中拥有了不亡因素,这一方就有了可能发动战争的基本条件。
人类之间的战争往往萌发于个别领导人的心态不成熟或是次成熟,这也是人类之间发生战争的一个致命因素。所以要灭绝战争就要求政治家们的心态都趋于成熟。可以设想如果各个国家的政治家们都是心态成熟者,他们满心装载的都是利他,有利于他国,有利于他民族,有利于人类,他们怎么可能去发动战争。只有唯本国利益为重、唯本民族利益为重的国家领导人或民族领导人才会鼓动本国人民或是本民族人民去投入战争,去投入杀戮他国人民或他民族人民。
纵观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战争几乎都是因为本民族利益为重或是本国利益为重或是本利益人群为重而发起的,这些战争的带头人都没有大利他,即没有有利于普天下人类的利他胸怀,心态不成熟。
一个利益人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领导权落入了心态不成熟者的手上就有了战争的可能性。凡是心态成熟的领导者必定是爱护和平的。在世界范围里的民主选举中,人民可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选领导人的时候先要考量一下他的心态。决不能选心态不成熟的人当国家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