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四日(17):寻找定海古城
2018-11-4,舟山
到舟山,我事先想好要去的地方就两个,一是沈家门渔港,二是定海古城。
头天晚上下轮渡到沈家门的途中与滴滴司机聊天,他给我提供的信息是有问题的。我问他定海古城怎么样,他说:“都是人造景观。你要是想看老建筑,古街道,就去西大街和东大街。”这样,我自然以为定海古城和西大街东大街不是一回事儿。我又从百度上得知,定海古城是全国唯一的以海岛文化为主题的古城,还是5A级景区,因此决定先去找定海古城,再顺道看看西大街和东大街。
舟山本岛就像一叶扁舟,沈家门位于小舟的头部,定海则在后舱位置。离开接待禅寺,乘坐公交车前往定海,寻找定海古城,花了一个半小时。原先以为只是一个小岛,弹丸之地,想不到弯弯绕绕走了一个多小时。而且,这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都在市区。想来这小岛原先以渔业为主,岛内也应该是农田的,而现在则成为城区,成为建筑工地和商业场所了。
舟山让我想起的是舟山渔场,学地理知道这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我还知道乾隆时期的1793年,英国遣使来给乾隆祝寿,借机商讨贸易;他们曾经提出要求开放舟山,并租借舟山附近小岛作为货物仓库。乾隆对通商的要求不屑一顾,其他要求也没有答应。后来英国人又来过,再次提出通商请求,还是没有被接受,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鸦片战争。“定海”让我想起的就是定海保卫战了。1840年6月和1841年9月,英国舰船两次进犯舟山,清军展开艰苦的保卫战。战事很惨烈,清军战死5000余人,三位总兵在同一天战死。我以为定海古城应该会有定海保卫战的遗迹的,这是我想去定海古城的原因之一。
下公交车之后,在百度导航下向着“定海古城”的方向走去。沿着一条小河,穿过一片居民区。说实在话,没有一点古城的样子,就是平平常常的住宅区。方块的灰色的住宅楼,超市,小卖部,停车场,垃圾站……走过一个购物广场,促销的喧嚣乌烟瘴气。无意间看到“西大街”的招牌,指示着一侧的巷道。这就是西大街?这不是小巷吗?
走进去,确实是古色古香的巷子。二层的木楼,红色的廊柱和板壁,黑色的瓦沟;青石板的小路,光溜溜的,很有些年头的样子。街边尽是小店,卖小吃的,卖各种工艺品的;有旗幡,有灯笼,有来来往往的游人;跟所有的古城或者古镇一样,看不出什么海岛文化特色。走了几十米,看到一面古旧的拱形的门墙,上面有匾额,题字“屏翰市肆”,边上还挂着“中大街”的牌子。有幼儿园老师带着十几个孩子在那里,似乎是在做功课,讲长度或者距离之类。看那老师拿出皮尺,从门这边到那边量了量。一群家长站在边上围观,七嘴八舌议论着。
穿过这道门,还是一样的景观。二层红色墙面的小楼,楼下尽是经营旅游相关产品的。看不到一点点“海岛文化”,有些失望。更失望的是,被叫做大街的这个地方,走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头。导航似乎失灵了。告诉我已经到目的地附近,可我还是没有看到“定海古城”。至少它得有个城楼啊。
无意间走到了祖印寺的门口。门口有眼古井,有老者在洗衣。跟老人家打听一下“定海古城”,老人家说,没有专门的定海古城。旅游者说的定海古城,就是附近这一片,包括西大街,中大街,东大街,还有眼前的祖印禅寺。原来是这样的啊,我找半天的定海古城其实并不存在。或者说,我其实就在定海古城中。
进入祖印禅寺看看倒也不错。这座寺院可是历史悠久,它始建于五代,迄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是舟山最古老的禅寺之一。寺院内殿宇庄严,古木葱茏;大殿内有僧人在擦拭烟尘,没有如织的游人,也没有缭绕的烟火,安安静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