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严家大院


 悠长假期,四处游荡(17):

大理:严家大院

2018-1-30

我最初几次到大理,就只是呆在古城里,晒晒太阳,逛逛洋人街;有时候到洱海边骑行,欣赏欣赏湖景。有一次从大理古城坐出租到下关,司机是个喜欢说话的年轻人,强烈向我推荐喜州,说喜州是白族文化保存最好的古镇,其集中代表就是古民居古建筑。我喜欢旅行,但对那些专业性的东西兴趣不大。说实在话,旅行就是放松自己,而那些专业化的东西对于非专业的我来说是一种负累。对于建筑或者绘画这些在旅途中经常遇到的东西,我通常只是走马观花看看,浅尝撤止了解一下,要想让我专业性地认知和探究,就会反感了。如果要获得专业知识,我呆在书房就可以了,出来干什么呢?

上一次到喜州,心情大好,本来也想看看喜州最有特点最有影响的严家大院的,无奈游客太多,买票都要排队,于是作罢。后来在外围一点的巷道里,有少年礼貌地给我鞠躬,叫我叔叔,推荐我花二十元去参观严家民居,我就顺水人情地走进了那家修旧如旧的大宅院。很有意思的是,我一个人在偌大一个院子中参观,悠哉乐哉,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多久就看多久。期间,还碰到了这大户人家的主人,严家民居旅游公司的创始人严家侯,与他聊天,向他请教,还与他合了影。当时说起严家大院和严家民居的不同,严先生对严家大院颇有不屑的神色,意思是他们家才是喜州的首户,他们家的大院才能真正代表喜州建筑的风格特点。况且,他们家是白族三道茶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其在白族传统文化方面的代表性自不待言。不过,平心而论,严家民居只是修旧如旧,而严家大院才是真正的老房子,二者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有差异的。

我们到严家大院门口买票时,已经五点了。售票员说五点半之后就停止售票,只出不进,不过已经进入的可以继续参观。实际上,我们进去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游客,管理人员已经在准备关门了。确实是个庞大的古建筑群,前面有四个四合院,后花园还有一栋小洋楼。白族风格的建筑见得很多,洱海边到处是三房一照壁的白色民居,但严家大院的规模显然更大,气势更加宏伟。都是二层小楼,楼下相通,楼上也相通。全部实木,走在楼板上会有咯吱咯吱的响声。这样的房子,看着漂亮,住着不一定舒服。不说别的,楼上人走动发出的响声就够楼下人受的。严家大院是在严子珍(1870-1941)时代修建完成的,那时候的严子珍,既是成功的商人,又是同情革命的进步人士。看到纪念严子珍的厅堂的门匾上有“千古一人”几个字,我颇有些不以为然,觉得是过于自夸了。后来看到严子珍曾经资助华师西迁到喜州办学的事迹,我对老先生油然而生敬意,对有些夸张的那四字评价也就不以为意了。严家大院中有个小小房间,展示的是严子珍资助教育,发展文化的事迹,其中就有支持华师在喜州办学的事迹。

游客们最有兴趣的还是后花园及小洋楼。这座抗战期间建设的贵宾招待所,采用的是德国进口的水泥,至今还结实如旧,还可以照常居住。据说,小洋楼建成之后,曾经接待过政界和文化界的若干要人。蒋经国,徐悲鸿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小洋楼的边上还有一个防空洞,游人可以进去参观。战时,这一设施从未使用过。一路走马观花,只留下零零星星琐碎的印象。最后在后花园,蹭导游的讲解,才了解到一点点有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