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左是怎样造就的


  极左也是人,也受共通的人性支配。

  也就是说,极左和我们一样,也向往美好生活,也追求公平正义。从人这个角度,他们和我们别无二致。

  但是,同样是人,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无他,对资源空间不同的认知和信念使然。

  我归纳的人性元素有三条,第一,个体性;第二,自利性;第三,平等性。

  人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是有需求,生存需求、进一步过得好的需求,因此,需求无止境。有需求,就需要与外界资源建立关系,而起始状态的资源,是天地之所供,人人有份,这已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因为分工,人是一个一个的人,在天下为公的资源面前,人性里被天然注入的一种信念,就是权利平等。

  当认为天下资源是生产单元绝对饱和状态的时候,最公平的拥有和占取办法就是彻底平分。但是由于生产的社会性和整体性,对资源不可能一味实施物理意义上的分割,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共同占有,也就是公有。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私人占有,都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公有制以及其合理性的由来。严格讲,也不是不存在另一种方式,就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但是其生产的产品却一定是无条件被全民平分的,这种情况下,私人占有已全然没有意义——谁还愿意劳心费力的去占有呢?

  由此可知,极左也是讲道理的,也是从公平正义出发,其主张同样代表了人性的诉求。

  然而,这样的信念,却是建立在对资源的错误认知基础上。因为资源不是生产单元绝对饱和的,而是相对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拓展的空间,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单元不饱和的资源更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在生产单元不饱和资源面前,体现权利平等的途径是什么呢?

  比如火星,火星上有很多资源。按照天下为公的原则,这些资源理论上是属于世界上每个人的,这是指的天赋人权的权利层面。可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能力上去开发这些资源,这个时候,是不是谁有能力上去开发,开发的资源就归谁更符合权利平等要求呢?因为资源空间大得很,你有能力也尽管去开发,谁也不挡着谁,谁也碍不着谁。

  任何人有去开发资源的自由,这是天下为公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能力去开发,这就是权利平等在生产单元不饱和资源面前所体现的竞争合理性和必要性。

  对资源空间的不同认识,导致平分与竞争的对立和冲突。面对生产单元不饱和资源,却坚守绝对的平分信念,只能采取强制手段,那就是专制。

  于是,极左就这样造就了。

想了解新思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动态资源论(dtzy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