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长伸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中考之前,我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初中生,因为作文几乎每次被老师当范文在班级里读,我整个初中生活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里。中考落榜,犹如一盆冰水临头浇下,令我大梦初醒。考不上学,我就是个农民,要砸一辈子坷垃。同时,在我内心深处,教科书上建立起来的世界也坍塌了,一切的美好都化作了云烟,那么,这个社会到底是怎样的?我要弄明白,我要告诉人们!
    一方面是不得不应付考学,一方面,来自生命深处一种使命般的信念却促使我不由自主的踏上了求索社会真相之路。“动态资源论”就是我三十五年来锲而不舍付出努力的成果,今天我终于可以把它捧在你面前,也呈献给世界。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动态资源论 dtzyl1

关于“撕裂”话题的进一步探讨


  

  《“撕裂”的背后》所揭示的,是西方宪政之下的通病。其实,还有更严重的一种撕裂,就是一方认为资源是生产单元永远不饱和的,一方认为资源是生产单元绝对饱和的,相对于建立在私有制基调上的所持公平标准不同造成的人群撕裂,这一种则基本可认定为同一公平标准(即源自人性之权利平等法则的公平观)下的,因为对资源属性认知不同而导致的撕裂。这种撕裂,直接上升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并形成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两大阵营”的对垒。

  孙立平先生近来阐述美国社会人群撕裂现象的系列文章(截止到目前其公众号该系列文已更新到第五篇),有一个清晰的观点,就是全球化...

Read more

“撕裂”的背后


  我认为孙立平先生对美国社会现象的概括(孙立平:《用一个模型来解释美国大选中种种的诡异现象》、《斜线式切割与驴象之争背后的阵营》)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要真正解读这一切背后的原因,还得纳入“人性+资源动态性”的分析框架。且看孙教授能不能给出让人信服的深入分析吧。

  欧洲发达国家也面临和美国类似的问题,只不过程度可能不同而已。

  在“动态资源论”里,一直有一个观点,即,不是建立在“人性 +资源动态性”基础上的宪政体制,存在严重的内伤或说缺陷,会导致社会运行波动幅度仍然较大的情况。现在看来,导致这种波动幅度较大的...

Read more

睡一觉,就明白了


  

  看上去,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当你对某件事,或者思考的东西,理不出头绪,一团乱麻的时候,往往睡完一觉,特别是凌晨或者清晨醒来后,头脑里却轻巧的得到了答案,令你有意外惊喜的感觉。

  这个睡一觉,我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绪冷静下来了,而是说启动了潜意识的工作程序。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就像是,你昨晚上把馅儿放那里了,包子皮儿也准备了,第二天醒来,你看到的就是包子了。

  我是经常的处于这种情形之中。每当我头晚上思绪万千,却再也难有精进,就像隧道里的工人手拿钢钎再也凿不动眼前的石壁,只能作罢。而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睡眠,当意识悄然苏醒的时候,突然发现,昨晚千回...

Read more

公有制正义性的由来及逻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证包含两条脉络,一个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必然论,一个是建立在生产单元饱和资源基础上的公有制正义论。今天说说后者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判定剩余价值存在的前提是认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不公平、不正义,这种占有在价值创造中没有意义,所以,因为这种占有而获得的收益(资本家的利润),是无偿占有,是相对于雇工劳动工资的剩余价值。

  那么,马克思判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不公平、不正义、在生产过程中不具有意义的依据是什么呢?

  这种占有方式本身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从生产资料的属性去寻找根据。

  那就是,当生产资料处于生产单元饱和状态时,也就是十七世纪思想家,自由主...

Read more

两个“主义”,你要哪个


  

  大洋彼岸,两个政治代言人斗得正酣,一个代表共和党,一个代表民主党;其所对应的所有制关系,一个偏向私有制,一个偏向公有制;其所主张的政策倾向,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或者用我的理论来说,一个是“竞争”主义,一个是“平分”主义——那么,如果让你选,你要哪个“主义”?

  或者有人不认同我上面的提法。我们不是都习惯称他们是资本主义吗,怎么他们还有公有制,还有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你还真的别大惊小怪。在选战的对垒中,川普不就给拜登冠以“社会主义者”的...

Read more

另一种不公平的国际关系


  

  世界范围内,相对于该平分而未平分发生的不平等国际关系,另一种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就是该竞争而未竞争。也就是,世界范围内,当人类面对生产单元不饱和资源的时候,因为人为的种种限制,其他人不能进行自由竞争的情况。

  当今的国别以及所对应的地域,绝大多数是因为历史原因,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自古以来”如何如何,是祖宗碰巧占了这个地方,便延续下来的,有很大的历史偶然性。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只要是祖上所圈定的地盘,那仿佛就是“我”天经地义的势力范围。不管这个国家处于怎样维度的生产力水平,只要是其势力范围内的一切,不管有能力开发还是没有能力开发的...

Read more

一种不公平的国际关系是如何发生的


  

  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形容“不对等战争”时用了一个词,叫做“降维打击”,就是说战争中处于技术低维的国家面对技术高维的国家,几乎没有胜算,例如一个农业国面对一个工业国的时候——突然想到,用“维度”这个词,来描述不同国家所处的生产力水平也是恰当的,就此,我就沿用这个概念来说明处在不同“维度”生产力的国家,在交换中的“不公平”是如何发生的。

  还是拿一个农业国和一个工业国作例子吧。农业国之所以是农业国,就是因为其所拥有的生产力决定了其可利...

Read more

理论的魅力


  

  理论的魅力,在于它揭示事物真相和运行规律,对将来发生的事情具有无可替代的前瞻性。

  接近四年前,我写过一篇《中美关系展望》,其中说到,中美之间的冲突会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会带领一帮盟国小弟围堵中国,今天,美国真的这样做了。

  文中还提到,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进行“竞争与平分平衡”的过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会退出其领导地位。阶段性的迂回,只不过是策略上的调整,是为了更有利于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全球化进程更稳健,绝不是整体方向上的逆转。这一判断,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很多人,还沉浸在想要“查缺补漏”、也...

Read more

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们之间的距离,说的是他们和我的距离,有多大?

  马克思主义否定了自由主义,继而否定了凯恩斯主义;在事实面前,我又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那么社会这个“事物”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当今的世界,没有人能给我现成的答案,我只有自己去找到真谛。

  在心底,准确说是在潜意识里,种下这个念头的时间是三十八年前,也即1982年的夏秋之交,我应届中考落榜之后。

  从那个时候,我就踏出了向已经无路的前方拓进的脚步。四顾茫茫,荆棘遍地,看不到目标——我却无路可退,不由自主,仿佛是上天给我赋予了这个使命。

  也就是说,在三十八年前,我已经是...

Read more

他们谁会赢


  

  川普与拜登,他们谁会赢?

  很简单的道理,看谁更代表时下的民意。

  在这样一个不看资历看投票的国家,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对手就一定是弱鸡。不管是真民调还是假民调,拜登即使落后,不也没落后多少吗?

  这就是他们的政治生态。平分方和竞争方,民主党和共和党,各自都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就看哪一方的施政策略更符合时代要求,引领国家更广阔的前途。

  就我来看,川普的胜算要大些。

  当今,正是科技突破、新生产力喷薄而出的档口,人工智能,不是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吗?新生产力面对的是新资源的开拓,正是需要鼓励竞争的时候。在这个方向上,谁能一马当先,谁就能领航世界。共和党就是主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