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今天中国最容易蒙蔽的欺骗!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今天社会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时而产生出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年轻的朋友问我,成功经验是什么;我问咋的啦。他说他们课题组这么多年却很难成功,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成功的路在哪里?他说他太想成功了,以为努力就是成功之母。然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却发现课题组的项目很难成功;而每个人的独立课题,竟然特别容易成功。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看到的别人都是成功,可自己成功却是那么难;他不明白,我们今天社会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这事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的武钢面向全国的十大处长招聘之事,当时全国来报名的可真的是不少;因而武钢成为了当时全国的一个新闻热点。当时我也想报名竞争,公司组织部的一位朋友叫我不要赶这个热闹;所以我没有报名,但当时武钢真的不少人报名。然而当时武钢某处里有个中专生没有报名,可她单位负责人竟然以组织的名义要她报名。最后参加理论考核,她竟然只考了她报名那个岗位的第五十三名。可有意思的是武钢该岗位的录取分数线竟然就是她的考试分数,所以她是该岗位理论考试的最后一名。可后来的面试与答辩是不公开的,当总成绩公布时她竟然成为了第一名;所以招聘为该处长名正言顺的了。更好笑的是全国来这么多的研究生与博士生,最后公布录取的十大处长竟然有九个是武钢内部的人;唯一只有一个是当时武钢外的人。再后来听组织部的这位朋友说才知道,原来武钢内部的这九人全部都是党委会上已经通过了;只是借这个名头而引起轰动,最后名正言顺地下文说是全国公开招聘成功的。而唯一录取的外部人,也是因为当时的总经理已经看中了;从而以这个名义名正言顺地调进武钢,这就是当年公开招聘的成功之路。
再说职称这应该是以技术能力为依据的成功,竟然背后也是那么不能公开;当年孙文东从实习生中破格提拔为单位负责人,而提拔当年就申报高级职称;而当年正好是我的高级职称年限已到,于是同时申报;而且还是一个专业组。当时很多人以为肯定是他成为我的分母,因为我当时技术成果180多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500多篇,这难道不是板上订钉的事实吗?因为孙文东成果没有一个,论文没有一篇。然而最后下文的高级职称竟然是孙文东,而我才是他的分母。因为当年的高级职称比例是百分之五十,所以我成为了他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的分母。正因为如此不公,所以从此以后我就为高级职称上访;结果此后连续八年武钢就是不通过我,最后到第九年连省人事厅都看不下了;武钢竟然以下岗人员不得评职称为由,彻底终止了我的技术职称之路;这就是我们社会的技术成功之路。
如果说我们在体制内的这种成功是领导说话算数,那么我们社会的自主创业是不是真的就是市场化呢?其实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成功都是表面,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成功背后的秘密。如我原来的文章说个有家服装公司,通过政府批地搞了个很规模的服装企业;然而内行人都知道,这应该是每年亏损的呀。可人家竟然总是红火,丝毫看不出有什么亏损迹象。当年我对这个企业咨询,才知道原来人家这里真的有个不管部;而这里的人除了不定员外,而且工资直接由老板定。因为这里的人除了退休的政府官员外,还有在职领导的子女;这些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因为这里随便一点效益就能弥补服装的亏损,这就是你如果真的开办一个服装企业所无法成功的秘密。
在这里我想起了鄂州有位电子产品老板,当年就没有效益;后来人家引进认识了刘志军,从此以后成为了铁道部的供应商。后来虽然刘志军倒台了,但人家的渠道还是通的;所以至今依然红火,这就是同行永远不知道的成功之路。因为在今天的中国不是市场化地竞争,而是关系背后的竞争。所以看到人家成功,实际你永远不知道人家背后的秘密。就如同在农村修建住房这样的事,竟然也是莫名其妙;如我当年自己在农村修建的住房,竟然因为不能维修而倒塌了;而我家至今还有农村户口的人呀,但就是没有人帮助你办理修建住房的手续。而人家没有半个农村户口的官员与老板,竟然能回乡在农田中间修建别墅;更有甚者我们鄂州竟然有位老板占地百亩修建私人庄园,虽然常年没有人居住;但却有政府官员背后撑腰,你就是气死也不知道这秘密呀;因为人家这也是宅基地呀。所以有时候看到别人都成功了啊,于是自己也想做这成功的事;最后发现真难,自己想成功还真的不容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只炫耀成功者而不公开失败者;此外就是我们只宣扬结果而不管过程,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的特色。在这样的特色下,成功就成为了我们社会最大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