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三论新新文化再出发:重塑中国价值


  一、中国文化主体,以什么来体现?

  文化是个大概念,简而言之,可以分为器物文化、科学文化、艺术文化,但文化的核心还在于价值文化。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主干。

  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二、中国的主体文化,有什么价值?应该有什么价值?

  关键在于批判什么否定什么,肯定什么继承什么。这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新新文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中的各家各派,都有所长,有所短,要从时代的高度进行梳理,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新新文化的中国价值观,要以成于历史、适用当下、指导未来和社会共同认可为标准进行取舍。

  大体说来,中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族,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最大最久远的,实则只有道儒法三家。

  1、

  儒家文化中的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内容有其时代价值,但儒家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是亲亲、尊尊、贤贤、长长,具有浓重的等级尊卑色彩,说到底是服务于君主,适应于过去的君主制度时代,难以适应当下,更不能指导未来。

  2、

  法家思想以商鞅为主,也是为君主服务的,糟粕内容也很多,但其所长,不在政道,在治道,商鞅主张的以法治国、国家统一(权、法、军、税、度量衡、文统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治上治邪官、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缘法而治、法官独立、普及法律,以及变法自强、实事求是、抓战略产业(当时就是三农)、唯才是用(以军功粮功政功选用人才)等,在过去有影响,也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3、

  老子思想,其核心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百姓心为心、民众自化自富自正自朴、知止不殆(权力限制)、反对专制、损补抑举、道法有则、反战自卫,老子思想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部分精华,有自由主义的部分精华,也有儒家修德的精华,有法家法治的内容。李约瑟曾说,中国文化的精华全在道家,道家有科学民主的内涵;鲁迅曾言,中国文化的根诋全在道家。

  简言之,老子重道、有德、有法,孔子重德、有道、无法;商子重法、有道、少德。

  4、

  三家精华正好可以互补,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新新文化的中国价值体系。

  三家合流的趋势,其实在战国中后期和汉前期已经开始了,战国有齐下稷下学宫,体现为《管子》,秦体现为《吕氏春秋》、汉初有陆贾的《新语》刘安的《淮南子》和等,它们都有程度不同的道儒法三家合流的趋势。后来的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断了这一趋势,但其实也有一些合流的内容。

  三、现在新新文化再出发,就是接续这一中断的三家合流的趋势,以新的标准、新的目标对三家进行取舍。

  过去中国的文化,说一千,道一万,大多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新新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培育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共识。

  凡是不利于这一思想培育的文化,就是旧文化,凡是有利于这一思想传播的,就是新新文化。

  新新文化的发展,就必须要打破原来的独尊儒家、罢黜百家和道儒法三家对立的文化格局,对三家的文化进行大梳理大融合。

  过去的旧文化,以儒家为主;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以西学为主;

  现在的新新文化,以老子为主,兼容孔子、商子思想中的精华。

  实现这一目标 ,即是破旧,也是立新。

  就是以“道”、“德”、“法”三字为核心的中国价值观,其具体内容如下:

  1、

  道法自然(按规律办事就是无为而治,以本然心做本然事就是功成事遂我自然,法天法地法万物就是天人合一)。

  2、

  损补抑举(老子孔子都有,体现公平正义价值,不能贫者太贫富者过富,,政府应在财富、教育、劳动等方面对社会资源再分配,以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

  以民为心(体现中国式民主的价值,老子主张以百姓心为心,儒家主张民为本)

  4、

  中庸包容(体现多元、宽容思想,反对极端主义,就是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主张的去甚、去奢、去泰)

  5、

  图强变革(道儒法三家都有,老子主张无执顺势,孔子主张损益之道、时中权变、君子自强,商子主张实事求是,变法创新,反对教条,顺势而为)

  6、

  以法治国(老子主张知止不殆(限制权力),恒有司杀者杀,不能代大匠斫; 商子主张法治,以商子主张法强国强,从上到下人人守法,治邪官,自上而下,治不听君,民不从官,一切缘法而治)

  7、

  仁义诚信(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友善诚信,文明有礼,见利思义,君子之道,老子主张为官者应有五玄德,商子变法徙木立信)

  8、

  统一富强(儒法都有主张,以商子为代表,中央集权,同权同法同文同轨同度同钱,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民富国强,抵御外敌)

  “中国价值观”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强大支撑,又与当今的时代要求和发展潮流合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有些与外国相同,有些对外国具有借鉴意义。

  四、所以,新新文化再出发,其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中国文化主体的回归,实现中国价值观的重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政治清明而贤达,因军队雄健而强大,因经济繁荣而发达,因文化昌盛而伟大。

  没有新新文化的建设,就不能说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没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就不能说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五四百年,新新文化再出发:向着中国文化主体建设,向着中国价值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