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28):大理·寂静感通寺


 在云南(28):大理·寂静感通寺

2019-8-14

一点多到下关,坐上三塔专线公交车,到感通寺在“大理二中”站下车。还有一段上坡路,两公里左右。路口有小电动车,有老头招呼到感通寺十元。老头很热心,一路介绍感通寺,寂照庵,感通索道。我头天晚上看攻略,知道寂照庵是古城现在有名的网红景点。原先以为感通寺和感通索道要连在一起买票,现在知道感通寺和寂照庵都是免费的。

去往感通寺和感通索道都要进第一道山门。游人很多,很是热闹。上山的石阶两侧,一家挨一家的小摊贩,卖水果的,零食的,小吃的,工艺品的……摊贩的尽头,右边通往索道,左边通往感通寺和寂照庵。我在最后一家摊贩那里买了十元的煮花生,量不少,新鲜和不新鲜的混在一起,有的有些异味了。往左边还要穿过一道山门,人流稀少了很多。上山有两条路,大路平缓,可以行车;小路是台阶,很窄很陡。有人走到半道就后退了。

小路两侧,开着各种野花;再外面,尽是粗壮的树木,有松树,柏树,还有黄连木,看起来都有些年头了。空气清新而湿润,这种天气登山其实很舒服。山包上出现几栋红墙的房子,有飞檐和斗拱,那就是感通寺了。感通寺位于苍山东麓,寺院整体上是坐西朝东的格局,山门朝向北边。看门前的介绍,说感通寺始建于汉明帝时期,是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所建。感觉这是吹牛。二位高僧到洛阳后,一直在白马寺忙于翻译佛经,怎么会跑到大理来建寺庙呢?

到达感通寺门口的游客绝大多数都直接往上走,前往寂照庵了。现在,寂照庵名声很大,盖住了感通寺的光彩。我知道感通寺,跟阅读《徐霞客游记》有关,其实也没有多少了解,只是徐霞客去过的地方我都想去看看。一般来说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只是跟自己证明去过而已。

进入山门,好像是个小花圃。有大丽菊,三角梅,五色梅,小盆的多肉,还有放生池,池中还有假山。一侧还有一排七块石碑,记载感通寺的历史。养生池一侧的瓷板画,记载感通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叫做“马嘶花放”。说是朱元璋时期,感通寺派僧人骑白马送山茶花去南京觐见皇帝。一进宫,马即长嘶,茶花开放。这预示着盛世和吉运。

放生池正西边的大殿是大雄宝殿,门口被精致的盆栽围着。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慢慢走来,给他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位身着华丽的女士,从背包里拿出几个大石榴,在一边的水龙头下洗净,进贡到大殿里,她说那是刚从她家院子里摘下的。大殿前的廊下,几位僧人坐在那里聊天。

寺院的南侧是一座小院,圆门上有白底绿字的“清雅苑”。墙上有感通茶的介绍,可以想见这小院是品茶赏茶之所在。徐霞客住在感通寺的时候,就在这里品茶,并与僧人们讨论学问。进入院子,迎面是两株古茶树,有六百年的树龄;也就是说,徐霞客当年来这里饮茶的时候,这树已经伫立在此了。院子里还有紫薇树,也是数百年的树龄。树下有石桌石凳,供人们闲坐或饮茶。

小院里就我一人,慢慢转转,看看,又在树下石桌边坐下,听一听风铃,闻一闻花香;想象一番徐霞客当年在此饮茶的情形,感觉惬意而舒坦。

一只松鼠从外面跃上墙头,朝里面张望一下,顺着墙头跑几步,跃上古茶树,消失在房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