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在文明中闪烁


烹饪在文明中闪烁
喻建国
烹饪,也就是做饭做菜,烧煮食物。“烹”"就是煮的意思,“饪”是指熟的意思。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各种可用方式进行加工,将未加工的食物原料处理成加工后的食物。烹饪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在不断提高,并且烹饪本身的提高还为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做出卓越贡献。
烹饪,涉及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加工与治净,还涉及人们对食物烹制方式的选择与烹制过程中调料的加入,现在人们还要考虑烹制的食物成品的艺术呈现。食物的质地、营养、色泽、香觉、滋味、形态要融汇于一席,把人间享受、促发健康、强人体质、铸就文明全部包括其间。烹饪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烹饪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系统。
认真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在家庭中有一组谐适因子和家庭烹饪紧密地挂上了钩,远离家乡的游子经常会想念老家的烹饪,一旦尝到了类似家庭的烹饪,就会情不自禁;在地域中也会有一组地域烹饪形成的谐适因子,会深深地嵌入在此地域中生活的人们;一个民族自有其本身的烹饪植入民族的每个人员的胃中,成为一个强劲的谐适因子。
翻开古籍,看看烹饪的威力。唐·孙逖《唐济州刺史裴公德政颂序》有曰:“蔬食以同其烹饪,野次以同其燥湿。”宋·陆游《食荠十韵》有曰:“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明史·乐志二》有曰:“烹餁既严,登俎惟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湘裙》有曰:“俄而肴胾罗列,烹饪得宜。”中华民族的烹饪俨然罗列出一组中华文明。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妈妈的味道,或是自己家庭的味道,也就是妈妈的几道菜的味道,也就是自己家庭的几道菜的味道。就是这几道菜造就了一股浓浓的谐适因子,会随人之身,一生而不离。一旦走失了,就是过了几十年,某一天突然又来到自己面前,自己就会不自觉地雀跃,欣喜若狂。
中华民族有个过春节的习俗,春节前夕,中华大地会形成一股回乡的交通大流,那可是极其壮观的人类短时大迁徙,如果坐在高空观这一幕,肯定让人不胜震撼。回乡干什么,其中有一道风景就是回乡拥抱家乡的烹饪,家乡的食材,家乡的烹饪方式,家乡的调料以及浸泡在烹饪中的家乡的文化。
在现今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中,各民族的烹饪也在民族交融中进入了角色,我在20年前初初接触到三文鱼,那是在温哥华,我不解地看着早年的老友咀嚼着三文鱼片,津津有味,还赞不绝口,我把那生冷的三文鱼片送进口时,直觉得有点恐怖,但又不能让当时的场面尴尬,只得硬着头皮,咀嚼着生冷的三文鱼片并送进自己的胃中。而现今我也对三文鱼片情有独钟,已然将其納入我的谐适因子名录中。现在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向国人大量供应三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