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江津区高坪村
眺望江津区圣泉街道高坪村全景。蔡律摄
海拔430米山坡仍然觉得有点高,山上生态保护完好。蔡律摄
高坪村水库冬日蓄水也有100多亩,水质良好。蔡律摄
2020年1月,与汪总、郑总、刘放老师考察江津区圣泉街道高坪村,这地方最高海拔430米,山上有100多亩的水库,有不少人在垂钓,有良田、香樟林、花椒园,圣泉街道幅员面积约50.4平方公里,目前户籍人口近2.9万人,圣泉社区幅员面积6.22平方公里,集体农用地兑面积4448亩,其中耕地2877,林地101亩各种水面470亩,境内物产丰富,淡水鱼类,花椒、柑橘、优质梨、大枣、香蕉等有“清江一曲抱村流,两岸人家野鱼香”的意境。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德前提下,打造一个“江津的南山“?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海拔430米的山坡上江津花椒园。蔡律摄
江津区盛产青花椒。蔡律摄
高坪村水库冬日蓄水也有100多亩,水质良好。蔡律摄
圣泉街道其中滨江新城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面积19.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8万人,已建成中心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2017年规划入住人口5万人,据悉江津八大文化名片中提取圣泉寺原有的圣泉遗址及书院文化,以“一江津彩、千年文韵”作为公园文化脉络,打造“魅力圣泉、品质新城”的形象标杆,人文圣泉,万象复兴”的传世经典。
海拔430米山坡仍然觉得有点高,山上生态保护完好。蔡律摄
打造江津生态旅游可规划打造江津郊野公园,一个给游人享受郊游乐趣的公园,为保存生态、保护景观和提供康乐场地和教育设施,完善的交通路径体系,布局景观健身道,以江津郊区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系湿地、自然村落、历史风貌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为基础建设郊野公园体系。规划遵循“坚持生态优先、彰显自然特色、适应游憩活动、体现地域特点”的原则,以生态保育为前提,注重环境效应,促进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优化,整合农田、湿地、林地、水网等要素,体现丘陵山水文脉和自然野趣,科学组织游憩、休闲、健身、科普等多样化户外活动。让市民体会森林的静谧和郊野的原真,打造一片都市中的天籁之林,保留现状高坪村生态涵养林和农田。
村头树上挂满桔子 蔡律摄
呵护几江城外的郊野原风景,放飞都市人的自然心灵。以经济果林为生态肌理,规划定位为远郊生态涵养型郊野公园,以现状生态杉林、有机橘园和农田等优质生态资源为基底,为都市人提供一片回归自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审视心灵的生态绿洲。
石佛寺所在的山势坳地,生态环境良好。蔡律摄
石佛寺遗址由建筑基址区、石上建筑遗迹区、摩崖造像区、墓葬区(石坛子墓地)及放生园区组成。是宋代寺院格局向明清寺院格局转变的重要例证,也是寺院营建规制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杰出范例。图片来源江津网。
发掘石佛寺人文底蕴,根据出土遗物和碳十四测年法分析,可以判断它是一座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寺庙遗址。石佛寺遗址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已发掘4600平方米,遗址由建筑基址区、石上建筑遗迹区、摩崖造像区、墓葬区及放生园区所组成。石佛寺遗址还出土文物标本900余件,主要有石造像、石构件、石碑刻等。
江津晚唐寺庙遗址出土,距今已有千年。已出土文物标本900余件。因考古发掘现场封闭,我们只能瞭望一眼现场。图片来源:江津日报
石佛寺遗址所处的山坳呈圈椅状,背靠高家坪前断崖,两侧有隆起的两条山脊,面朝长江及江津老城。山坳内分布有较多巨大的砂岩石块,它们系经砂岩球状风化所形成,许多遗迹就是利用这些天然巨石修建而成。它是十世纪保存最好、最精美的水月观音造像。
江津区圣泉街道高坪村香樟林 蔡律摄
冬日在石佛寺附近的树木长着绿色的嫩叶,生机勃勃。蔡律摄
灌木丛枝条绽放嫩芽,给人们报春的信息。蔡律摄
江渊作有《古寺晓钟》诗二首,记下这里 “蔀屋谁知有贤士,寤起烧灯究经文” 的佛堂禅音。有“仙池花史”之称的清代举人王名符的《石佛寺诗》写出了这里“臂凌猿穴” “冲泥破石”的僻静。明代江津县令袁旭的《石佛寺》更是写出了这里的一方古朴深厚又明媚绚丽的景致。相信石佛寺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成为重庆市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
蔡律 2020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