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生活


 

  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无法把精力用到考学所规定的学习上。

  二

  我是偏远的农村考上来的学生,来到城市里这省重点的高中,是多么不容易。可是我却找不到继续学习的动力,整个人象悬在了空中,无依无着。惶恐攫住了我的心。

  三

  老师的希望,父母的期盼,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考不上学,就要像父辈、祖辈一样,在坷垃地里终了一生——那个归宿里,仿佛蹲伏着一只怪兽,随时吞噬我的希望。我没有理由不为考学努力。可就是用不上力!

  四

  我找不到让我发力的支点。考学是什么?为什么要考学?就是为了换取一个城市户口的资格,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吃得好一点,穿得体面一点,找一个城市里漂亮的媳妇?这是我的理想吗,它能构成人生理想吗?

  五

  我找不到这样做的意义。我理解的意义,是所做的事,付出的努力,一定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从而奠定意义内涵,构成要去做的心理支撑。因为,能满足社会需求,才有价值;有价值,才理所当然的换回自己所要的生活,构成理想通路。而考学,我不知道它满足了社会什么需求。

  六

  一旦无法确定考学与社会需求的关系,那么这样的学习,就变成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浪费生命。环顾周围,看到努力用功的同学,我纳闷他们的动力来自哪里,仅仅是为了那个“饭碗”吗?很长一段时间,我怀疑我的心理出了问题。后来明白,我之所以异类,必是我心中另有一个参照,一个显而易见有意义的事体肯定扎根在我的意识里。

  七

  我自幼喜欢上了写作。一篇篇的作文,被老师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读,甚至被高年级的老师拿去当范文,是我莫大的荣耀。我认为通过文字传达的我的思想、情感是和社会需要接轨的,是有意义的。我沉浸在与社会交换,满足社会需要的兴奋和成就感中。我对周围的人和事、花花草草,有极为敏感的反应,都能发现或者找到其中意义。除了上课,每天我夜以继日的写作,从不觉得辛苦。从同学们崇拜的眼神里,从老师欣赏的笑容里,我觉得我就是个备受瞩目的人才,有着为社会做一番事业的使命。从小学到初中,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八

  然而,我遭遇了中考滑铁卢。因为喜欢写作,喜欢看文学书,其他学科却没有跟上脚步。写作的光环,遮住了其他科“短板”的事实,隐患在虚浮的喜悦中累积。我所在的是一个农村中学,老师多为民办,教学的许多方面难免粗疏。例如,民办老师为了面子好看,自己学校考试出题偏于简单,学生成绩普遍较好,造成一种和乐升平的假象。我也在这个错觉中。但是有一位年岁大的数学老师,或许看我还像个可塑之人吧,曾给我提醒——那天课间,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询问我各科学习的情况,告诉我这样下去对考学不利。然而对他的话我将信将疑,没进到心里去。

  九

  我懵懵懂懂的参加了中考。是到五十里以外的县城去考。第一次进县城,和另外两个同学规规矩矩排成一溜儿走在马路边边上,束手束脚,甚至不敢东撒西看,招来城里人的指点和嘻笑。试卷摆在面前,我傻了眼,特别是理科的卷子,全然不是平时所见题目的样子,就象有句话说的,它认得我,我不认得它。会做的寥寥,其余除了瞎蒙就是留白。回来的路上,我再也没有了去时的轻松。内心空空的,身体也虚飘。一个问题萦绕在脑子里:这就是考学?为什么这么难?生活的路上还挡着这么一座大山?

  十

  过去为什么没发现有这么一个拦路虎?是写作的快乐,让我忘乎所以;是成绩看上去还不坏,让我没觉得路有多难走;是教科书里的“美好”世界,让我沉浸在一片坦途的幻境里。哪曾想到人生有这么大的差别!考不上学,我就得和父辈一样,在农村砸一辈子坷垃,干一辈子体力活!原来一派春光和煦的世界,突然变得象井筒一样层次分明,阴气逼人,而我,就在这井筒的最底层!只有考学,才能改变我的处境。我必须考学。

  十一

  复课。对命运的重新认知和定位,让我再也轻松不起来,活泼不起来。一开始,我刻意打压写作的冲动。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收复考学所要求的所有失地。我回避、讨厌那些虚浮的荣誉,我要求自己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为考学的学习中去。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我的注意力和心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全方位的与考学对接上了。但是也发现,当我再想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了,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一种深层的担忧又凝聚在心底。从此以后,我长期的陷入到一种苦恼里——为什么以前那么能写,现在却写不了啦!

  十二

  开学不久,为了有一个好的学习秩序,班主任让男女生同桌。那时候我们还是挺封建的,同性的同学在一起可以嘻嘻闹闹,但是男女生之间却似乎天然的存有一种隔阂,虽在一室内读书,却少有理会,几乎连话都不说。老师就是借助这一点以整饬纪律,给我们重新排座位。没想到,最后跟我坐到一个位子上的,却是班里最漂亮的一个。她也是个插班生,从别的学校转学过来,以前不认识,然而她的美丽却让我每次上学都忍不住多看几眼。那时候,我们的桌凳都是学生从自家带的,一般是长条桌和长条凳。排好座位后,她先是坐到了靠墙的里边,还没坐稳就又站了起来,清细的声音里含着羞怯,说要坐外边。我没反应过来为什么,但我立即让给她坐外边。后来才明白,她要坐外边是为了方便,至少出出进进不用请示另一方呀。

  十三

  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她。她的美丽,犹如一片氤氲的霞光,每次在她身边,我都有心跳加速的感觉。放学后的间隔,我发现我总是想着尽快见到她。而每次进教室,我的眼光总是不自主的先瞟向座位,看她是否已在那里。有一次晚自习,耳旁突然听见一丝柔柔的声音,是她在跟我说话?——我确定是冲着我,问一道数学题怎么做。霎时,我心里一股热流涌上来,有说不出的欢欣。我小心翼翼,细致入微的把那道题给她做了讲解。从此,我和她就象严寒的冬季破了冰,解了冻,有了男女生之间的交流。但是,以后的日子,虽然心有戚戚,却仍然绝少说话。有一天上语文课,我忘记带课本,正不知所以,却发现她悄无声息的把课本摆在了课桌中间。我满含谢意的看了她一眼,她的脸颊顿时泛起一片娇羞的红晕。整整一节课,我和她都把头凑在一起看一本书,很默契。可我的心里却不平静。过后,只要她不在座位上,我的眼睛就开始偷偷的捕捉她的身影,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我的心弦。——这样的某一天,我突然一个激灵,坏了坏了,这样下去,我还怎么考学!

  十四

  放寒假过年,在城里上班的姨夫一家来到我家,说起在老家村里居住的老母亲,年岁大了,缺人照顾。问到我上学的情况,提出为什么不到好一点的镇中学读书,正好可以住在离镇中学很近的他的母亲家,也作个伴,有个照应。转学的打算就这么在说话间定下来了。转学的一切手续都在假期里办妥,一开学,我就直接到离家八里路的镇中学去了。我没有回学校见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一是前途未卜,顾不得那么多;还有就是我内心有一种隐隐的慌乱,似乎怕见到一个人,那就是她。所以没有告别,我和她的联系就这样戛然断开。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禁不住猜想:开学后我突然没有出现在座位上,她是怎样的反应?

  十五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置于同学们都为考学发奋学习的氛围里,我的心真正能沉下来了,开始奋起直追。静下来的时候,却忍不住想她。这时,她的样貌便清晰的浮现出来。然而,这都是片刻偷闲的时候,我头上考学的压力,不允许我有过多的这些念头。我转到这个中学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就跟我单独谈话,要我准备“掉”几斤肉,他说他当年备考的时候,就是掉了几斤肉才考上的。我没有退路,只有拼了。毕业之前,语文老师喊几个男生帮忙搬家具,在老师刚布置的新房里,我看到了他城里来的新媳妇。肤质细腻,齿白唇红,窈窕婀娜,装束新潮。我感到我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一下——我将来也能找到这样的女子做媳妇吗?

  十六

  通知书下来了,竟然有我!而且是省重点高中,整个镇中学一共才考上三个!在这夏天烦躁苦闷的等待中,如一声清雷,让我心头一震,头也发了一下蒙。我顿时感觉,本以为无路的前方,又豁然向我敞开,一片开阔了!父母自然高兴,专门在家里宴请了亲友和老师。有了去年的落榜,我认为考学的命运完全不掌握在我的手中,一年的复课,自忖是尽力了,以为没有多少希望,也做好了务农的打算,却突然地,喜讯从天而降。在短短的几十天里,感觉人生发生了断层般的扭转,脚下的路仿佛重新起了一个开端,需要我去整装跋涉新的里程。老师也语重心长的叮嘱,考上这样的高中,就等于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大学的门槛,但是关键还在于这三年,要求我其他的啥也别想,一心为了考大学。

  十七

  带着亲友和老师们的嘱托,背负着父母又燃起希望的眼神,我来到了一所省重点中学,一个坐落在地级市内中心位置的学校。学校很壮观,也很美丽。一行行参天的大树彰显着庄严伟岸,一排排大青砖的校舍诉说着历史悠久。我知道,我或许只是个过客,因为这里只是个跳板。三年下来,学好了,我能跳到另一个世界;学不好,我还得回去,回到遥远的百里以外我来的地方。我感觉我是从一个空间的底部走上来,到了一个悬空的临时落脚点,往上,是这个世界的另一番景象,往下,就是我熟悉的,贫瘠落后、灰头土脸的乡亲们的所在,就看我怎么把握人生这唯一的机会。想到这些,有一种悲怆感从心底升上来。我的命运,到了背水一战,华山一条路的境地,我要怎么做?我能怎么做?只有把这宝贵的三年牢牢的抓住,来此一搏,希冀它象空中垂下的一根绳索,度我到一个别样的世界。

  十八

  当我攒足了劲儿要拼一番的时候,却发现,我找不到动力。我要求的动力,是源自内心的一种巨大力量,是源源不断提供动能的活水源头。可是当我想为了获得一个饭碗而拼搏的时候,这个理由却很苍白,很单薄无力,无法形成激荡奔涌的源流。一发觉这个问题,我就陷入了极度的惶恐之中。我必须考学呀,我没有理由不考学呀,可是为什么我无法把内心的动力与考学连通?难道我内心并不喜欢考学?我喜欢的是什么?

  十九

  是写作,是思想。写作已经搁置很久了。复课以来,似乎不会写作了。过去可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一大篇,现在左删右改,费大半天的劲儿也憋不出一段,怎么看都不如意,我苦苦找寻过为什么。后来知道,是因为没有了思想。过去的思想,是教科书灌输给我的,塞给我的,我也便有了一个现成的看世界的角度,现成的思想支点。然而,当中考落榜,当突然意识到现实不是教科书上说的那么公平美好的时候,心目中的世界就坍塌了,思想也没有了。我发现我并不了解这个世界,过去所有的观念,都是没有根基,经不住推敲,甚至荒诞的。这样的思想,它的正确性已然存疑,怎么能指导人们走向美好生活!应该说可能恰恰相反,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再写承载这些思想的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倏忽间,心理上的这一乾坤倒转,决定了我对过去的否定,从认为自己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到现在觉得不知道,也就导致了从过去俯拾皆是都有东西可写的状态,到现在无从下笔的境地。复课之初对写作的打压,不过是给自己强加的心理暗示,让自己能尽快转到为考学的轨道上来。其实,正如后来的情形,没有了思想支撑,想写也写不出了。我的内心发生的这般巨大变化,却如白驹过隙一般迅疾,很长时间我没理清是怎么回事。

  虽然写作陷入到一种艰涩的阶段,但是写作的情愫并未减弱。因为不是我不想写了,而是我缺少了思想支撑。同时,当我清楚了自己的处境,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社会现实。于是,我的心思转入到要弄明白这个社会是怎样的,要找到新的思想和出路,既为我自己,隐隐中也有为了社会之需的使命感。渐渐的,我发现我的生命被割裂开来,意识中出现了两个自我。一个是阳面的为了考学的我,一个是阴面的,为了探究社会真相的我。复课的一年,因为时间紧促,情势追迫,无暇顾及左右,靠着一股冲劲,一鼓作气的考了上来。而现在,离开了家乡,远离了所来的环境,生命的一切似乎又回归了正轨,重新考虑人生意义和前途的时候,考学的理由,站不住脚了。而一种巨大的无比沉实的力量,却一直盘踞在内心深处,那就是把这个社会弄明白。过去的认知已化为青烟,我要有怎样的思想,才对这个世界有意义?这需要我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找到答案。

  二十

  我的高中生活,就处在了这种意识分裂的状态。显意识混混沌沌的时候,潜意识里却电光石火、湍流激荡的投入到对社会真相和规律的探索中,这种状态甚至经常在梦中出现。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半夜里黑着灯,我也要想办法写下来。因为不记下来,就担心那心思忽而飘走了,无所追索,或者沉入深渊无从打捞。显意识清醒的时候,却又不得不为考学忧虑,为学习找不到动力焦急,为不能抗拒的倾注精力到与考学无关的社会探索中而困惑和懊恼。现在似乎我能说清这一切,可是当时,我无法支配自己,对社会探索的执着,仿佛是一种隐秘的力量潜伏在我身体里主宰着我。而考学和思想探索始终统一不到一块儿,让我的内心一直挣扎在这种自相矛盾的痛苦之中。某一天,一群人围着一个进到校园里的患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看热闹。一开始,我也不经意的随人们往前凑,快到近前的时候,我骤然停住了脚步。因为我感觉不妙,如果再往前走,我也要支撑不住,神经也要崩溃,变成和那个人一样了。我心慌意乱,立刻退了回来。整个高中阶段,我就象一个无助的溺水者,挣扎、孤独、忧惧、苦闷。虽然校园里花草四季不断,城市的女同学们花枝招展,我的心间也时而闪过艳羡之情,而我整个世界却始终挣脱不了无边的灰色和沉重。再加上自卑和不确定的命运,三年的高中,和很多同学,特别是女同学一句话都没说过。毕业的时候,漂亮的团支书女同学要给我照张相留念,她摆好了要拍照的架势,我却未递一言的逃掉了。因为就在她准备拍照的一刹那,我意识到她在镜头里能清晰的看到我眼神里的慌乱,我很不自在。

  二十一

  纠结于自我矛盾中,一直不能把心思顺畅的,痛快地投入到为考学的学习中,结果是高考我又落榜。得知落榜消息的当晚,我借住在城里的同学家,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就这样回归故里?我如何向父母,向期盼我的亲友交代?——我为什么竟落到了这个地步?不考学,有路可走吗?我的思想,有可期的时日吗?翻来覆去,穷思竭虑,没有别的出路,还得考学,还得复课!

  二十二

  托了人情,经过几番周折,我得以在同一城市另一个重点中学复课。然而不久,就发现我痼疾难改,重返老路。这次,考学对我的压力更大了。我知道,再考不上,我不会再有复课的机会了。家庭已经无力支撑,我也没有理由再向一身疲惫的父母提出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年的光景又将付之东流。我曾痛苦的求助老师,老师也无法理解我的心境,给不出有效的方法。随着时间流逝,我如坐针毡。我不得不想到了转学,转到离家近的地方。我认为因为离家远,只有寒暑假,隔半年才能回一次家,让我经常忘记了我的出处,混沌中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灵魂被鬼使神差,无边无际的游荡。只有到离家近的地方,至少每周有回家的机会,我可以时时看到,处处触摸到我的现实,让我的心思不至于如此不着边际。于是,我自作主张,令常人难以理解的,从一个省重点高中转到了一个普通的县中学,完成了我后半年为考学的艰难时日。

  二十三

  入取通知书下来了,我考上了一家专科师范。考上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考上,我就可以跳出农门了。经年之后,一直到现在,我经常做一个与上学和考试相关的梦。梦里我又回到了学校,被考学的命运驱使着。失败、焦虑,齐齐袭来,往往从惊恐中醒觉。因此我怀疑我的神经已经有了硬伤,从而时不时的于潜意识里发作。每此时,我就有深深的感慨,考学如此摧残一个人的身心,陷于其中的孩子们的苦,有多少家长知晓和明白呢?

  二十四

  如今,我的儿子已踏入学校,也不得不走上了考学之路。我无法要求孩子为考学必须怎样怎样,我怕把孩子逼出个什么状态。我说,为考学的学习是很辛苦的,但是在这个大环境里,要想生活的好些,考学还是必要的。我鼓励孩子要有理想,如果有一种建立在理想框架中的价值感作支撑,就会学得轻松,也才会出真学问。为考学的学习和为理想的学习,能结合起来最好,如果两者还象我那时候发生冲突,难以调和,宁可放弃考学。我是打定了一个主意的,如果孩子没有树立起建立在社会需要基础上的理想,而有一天,又跟我说实在是不愿意上学了,我也会顺承他的意愿,然后希望他学一门自己喜欢的又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健康快乐的度过平凡一生。因为同样是农村出身的,同样是在省重点高中上学的我的同学和校友,好几个神经出了问题,不得不半途辍学。别说考上学,连一个健康身体也保不住了。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像我处于同样的纠结中,之所以我还正常,大概是我的神经比他们还坚强了一点点。

  二十五

  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

  这样的教育,是培养人才,还是扼杀灵性?

  这样的体制,是促人成功,还是毁灭幻梦?

  二十六

  救救孩子。

 

  想了解新思想,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dtzy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