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进校仪式


一个简单的进校仪式
喻建国
    1985年我被上海市五四中学校长提升为学校德育室副主任,总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我出台的第一个教育项目就是每天在学生早晨进校时,接受一次仪式教育。我每天早上在校门口桩立,并且还带领执勤班的执勤同学跟着我一起桩立,早晨进校的学生要向老师呼号:“老师早!”我也要向进校的学生回礼,呼号:“同学早!”就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每天早晨的仪式教育,收效却异常巨大。
仪式之于人的感染和教化作用基于仪式所产生的仪式感。仪式感涵盖意义感、庄重感、认真感、紧张感、在场感、参与感和调适感等多种感觉元素。原来学生进校门时随随便便,毫不在意,现在进校门时他感受到一种隆重的意义,学生在进校门时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情,因此学生在进校门时就非常认真,当成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由此也产生了些许紧张,学生们普遍觉得进校门具有了很强的在场感和参与感,而且觉得这种在场感和参与感是十分提神的,自己的精神状态似乎一下子就进入了一个正态上升的局面。在心理上也获得了一次很好的调适,上学的快乐和幸福被注入自己的心灵。学校同时在这一工作中让学生的素养获得一次有力的提升。
我还抓了每周一次的执勤班培训,用一节课的时间,对下周要参加执勤的班级的班主任和全班学生讲明执勤的意义和执勤工作的要点。其实这也是一次时间比较长的仪式教育。执勤班级要负责下周全校各班的卫生清洁工作的检测评分,要负责每天早晨校门的仪式教育,要维持下周执勤时下课时分的全校秩序。具体地说,我把桩立、端坐和健行传授给执勤班的学生和班主任,让他们的走坐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状态。动静交替激抑正悄悄进入学生们的心灵。
每一个班级经过执勤以后,面目绝对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奋发向上成为普遍现象,由此他们的学习状态也跟着发生变化,整个班级成了一个生气勃勃的集体,真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执勤班培训中还加入了关于量化检测的内容,培养了学生客观科学地观测被检测对象,并且从模糊定性观测迈入精准量化观测,把检测效果用数字表出,十分清晰,十分精准,细微的差别也能够标出。
我到现在还十分清楚,经过多年培训后,执勤班在对各个班级的教室卫生进行检测时迈入这样的情况:,就在教室的桌椅和地面上寻找可能还有的垃圾,并且将其捡起来,放在讲台上,把捡到的垃圾数用数字记录。这样的检查教室卫生情况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可是它所反映的精准和科学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提高哦。
后来当时的静安区内的中学校,请我去训练执勤班的学校很多,弄得我忙都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