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优质的媒体渠道,品牌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知道一个品牌要想把产品销售出去,就需要找到适合的媒体渠道,任何产品都有适合它的媒体渠道。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酒香不怕巷子深,关键是现在巷子太多了。品牌在这种多样化的媒体渠道下,更要找到适合自己品牌的媒体渠道。那品牌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媒体渠道呢?我们首先简析用户购买的决策过程。

1、用户决策过程

我们通常将用户购买决策过程分为如下5步:

图解分析:

购前:用户被激发消费需求,收集相关消费信息,并评估以决定消费目标

购买:用户根据购买前信息处理结果,以自认为合理的价格消费目标产品

购后:用户购买商品后,对于商品使用满意度以及消费性价比做出自总结

2、商业运营行为解析

基于以上理论,品牌商有计划地组织相应运营行为以吸引用户的消费:

商业运营措施:

购前:通过广告投放和口碑传播影响用户的购前信息处理过程

购买:通过现场促销活动等方式加速用户现场的购买决策速度

购后:通过高效的售后和及时的客服服务提高消费用户满意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真正决定用户购买决策的是购前的信息处理过程。因为处于降低消费风险的天性,用户比较难接受自己完全未知的产品。因此对于消费品牌,尤其是新品牌,广告投放是一个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节点。

渠道的特征

媒体渠道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征。即使部分渠道是为了打广告而存在的,比如消费者经常看到的户外广告大屏及灯箱,自带基于位置的广告服务;电梯广告,是在封闭的空间播放;原生信息流广告,会让消费者产生沉浸阅读体验。无论哪种渠道,总会有天生的渠道特征,这些特征是品牌在选择渠道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渠道一般有二大特别重要的因子,渠道内容形式,渠道吸引力。渠道的内容形式,一般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一般来说视频传递的广告信息是最大的,图片和声音传递的信息是最容易被消费者理解的,文字给消费者想象空间和留白对消费者的感受来说是最自由的。渠道吸引力是指渠道有多大的能力把消费者吸引到渠道里面,被渠道吸引的越深,消费者越不容易被外界的其他信息所干扰,广告的传播效果越好。

我们来看看常见的渠道的重要因子分析:报纸、杂志,渠道内容形式是文字和图片,渠道吸引力比较低;电视,渠道内容形式是视频,渠道吸引力一般;户外广告,渠道内容形式是文字和图片、视频,渠道吸引力一般;电梯广告,渠道内容形式是文字和图片、视频,单独物理空间沉浸;车身广告,渠道内容形式是文字和图片,渠道吸引力低;互联网通栏,渠道内容形式是文字和图片,渠道吸引力低;信息流广告,渠道内容形式是文字和图片、视频,渠道吸引力很高;朋友圈广告,渠道内容形式是文字和图片、视频,渠道吸引力一般;短视频广告,渠道内容形式是视频,渠道吸引力很高。

渠道的主要消费人群

没有消费者,就没有渠道,消费者是渠道的组成细胞,渠道就像品牌下面的产品一样,有着自己的消费人群,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要的消费人群。想要看看那个渠道适合品牌,了解了渠道的特征以后,最重要的是了解渠道的主要消费人群,这关系到品牌的广告能否被接受,用什么样的创意方式可以很好的打动这群消费者。

在各个渠道中,短视频渠道的消费者使用率最高,达87.0%,消费者规模8.18亿;综合视频的消费者使用率为77.1%,消费者规模7.24亿。短视频已成为消费者使用时间最大的渠道,个人平均单日使用时长增幅显著。短视频渠道主要消费人群普遍年轻化,35岁以下用户占七成,地域分布上,消费者分布广泛,78.73%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

短视频渠道有它的主要消费人群,但是别的渠道不一定也没有效果。报纸渠道,它的主要消费人群是中老年人,如果在它上面发布保健品、药品的广告,效果也还可以。根据渠道的主要消费群体,直接去推演适合在该渠道上宣传的行业及产品广告,操作就相对简单。

渠道的匹配

对于品牌来说,特别想建立知名度的品牌来说,渠道的匹配非常重要。对于大部分品牌来说,需要追求品牌消费者调性和渠道用户感知调性的一致。下面分享简单的品牌定位与渠道匹配,品牌定位为低端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大众群体,渠道选择就是没有过多的要求,主要渠道曝光率大,转化率高就可以了。品牌定位为中端的,主要消费人群就是小资和中产阶级,渠道选择就是中高端的渠道,高端的渠道性价比比较低。品牌定位为高端的,主要消费人群是高端人士,渠道选择只选择形象很好的高端渠道,太低端的渠道会降低主要消费人群的预期。

奢侈品的品牌投放渠道可以看出,奢侈品会严格控制自己品牌的露出渠道,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在吸引程度比较低的渠道是看不到奢侈品的广告的。短视频渠道,大部分是年轻人,给人比较年轻、时尚的调性。如果在短视频渠道投放老年人的保健品广告,就会显得比较突兀,不太协调。现在的媒体渠道越来越多,而激烈的竞争让品牌有时会乱投一气。这时候,品牌更需要理性的分析渠道的特征,找到自己的主要消费人群,选择匹配的渠道进行投放,这样就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