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如何“特”?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
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江苏特色小镇坚持用“非镇非区”的新理念,用“宽进严出”的创建制,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加快培育创建一批能够彰显我省产业特色、凸显苏派人文底蕴、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江苏特色小镇。
2016年10月11日,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公布第一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
2017年8月22日,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公布第二批276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
截止2018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多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一些地方快速发展的特色小镇,很大程度被房地产商“绑架”,打着各种产业旗号,到城市周边的小镇拿地搞开发,结果房子搞了一大片,产业却引不来,反而加大了房地产库存。
2018年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在现有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中,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
主要特征
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性体现主要表现为产业上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功能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形成产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区;形态上具备独特的风格、风貌、风尚与风情;机制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 [9] 。
发展要点
特色小镇商业发展不仅要关注产业升级,更要关注的是城市生活品质的升级。完善配置的设施才能显现出复合商业功能,通过多元化配套体系来满足小镇自给自足的商业需求。成功的商业项目运作与小镇的项目价值形成正比,拥有运营系统完善的项目才能增强小镇的综合吸引力。打造高品质的特色商业产品,使之成为特色小镇风貌的缩影和城市文化的标志。
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功能定位,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规划过程,切实提升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小镇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实现以规划“定空间、定产业、定项目”。
2014年,浙江开启特色小镇建设。这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新战略,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模式的新探索。2016年,特色小镇概念逐渐走入公众视野,这场小镇之风,从浙江裹挟到全国。
浙江特色小镇要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是指具有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风貌,文化底蕴深厚、综合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小城镇,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又一载体和平台,是城乡联动的重要纽带。
发展特色小镇,涵盖内容丰富多元,但最核心的是产业。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实现产镇统筹和协调发展。
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
以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风貌为重要依据来建设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正成为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抹亮色。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
蔡律 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