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生存谋略:用切实收益购买有效信息(4月11日)


平台生存谋略:用切实收益购买有效信息(411日)

 

现在的平台,基本都是宽进严出,如高速路一样,收益模式基本都是按照行驶里程付费,要锁定客户也很简单,甚至扫一个二维码,输入个手机号和验证码就等于注册成功,而且从web形式转变成为app形式,简单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注册并绑定。

假如平台认为一切万事大吉,就可以跟投资人取要钱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单纯的一串数字不具有任何价值,就如25年前电话销售刚刚进入北京的时代,到处都是电话号码,你可以在报纸杂志上查到,你也可以在图书和黄页上查到,但那样的电话号码距离形成销售,给企业贡献实打实的业绩之间天壤之别。

你首先需要对那串数字背后的东西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是什么机构的哪个部门的谁会接听那个电话,假如TA是你的有效目标客户,那么除了那个电话,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联系到TATA在接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是满怀期待还是极度厌恶,你在跟TA沟通之后,TA是成为看门人把你拒之门外,还是作为友善的引路人,指引你协助你完成销售。

即使你完成了销售,对方是否会拒绝收货付款,是否会在使用过程中有比较高的满意度,是否会形成重复购买或者推荐给别人。当这些都没有办法实现的时候,有什么资本跟投资人说那是平台的资源?

 

其实真正的信息收集与整理都是需要走心的,就是说会员主动提交更多的更深入,更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信息,而平台就那些信息不仅提供让客户心动的激励政策,而且为满足需求而提供及时的解决方案。

会员管理自动分类,不是单纯的电话号码,就需要对方在注册的时候,提交更多信息,简单的注册会让人快速拓展并锁客,但详细的信息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很多平台搭建者和经营者会认为,有的人不愿意提供更多信息,所以也无须“强人所难”,仅仅免费就足够了,但春宝认为,真正负责任的平台要做的是,用给TA看得见的收益,去直接挖掘并对接其需求。其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第二步的事,但是否愿意公示其需求和资源,就是基础的事。如何调动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把需求和资源进行分享?

平台需要让过客与会员感觉,那个平台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自己的需求可以在平台上得到满足,至少能找到解决方案,甚至能有可以对比的解决方案,至于用哪个方案,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所以不管是做前期的需求调查,还是资源与信息的收集,作为平台都需要用到统一格式的问卷,让过客与会员通过简单的选择题和简单的描述题的方式来解决。

做平台需要严进宽出,假如没有一个守门人,那么不仅不会彰显自己平台的价值,反而会形成那种乱哄哄的杂乱无章的感觉,从而进入一无所有的境地,层次低的人没有办法。解决仅仅是自己的选项。

 

一旦一个人敞开心扉,就会有所期待,在敞开心扉的时候,给他多一些选项,比如敞开心扉是安全的,没有任何危机隐患的,就会相对比较容易接受,why not?敞开心扉是可以得到帮助的,是可以给自己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的,why not?敞开心扉是可以被关注的,让自己从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why not? 敞开心扉是可以得到奖励的,why not

所谓严进宽出,不仅是对过客和会员,更重要的是对平台对外的体验感,基于CIS的平台视觉识别(VIS)、行为识别(BIS)与理念识别(MIS)的对外标准化呈现与对内的标准化管理。从结果到过程、再从细节到感受,都需要做到严肃对待。

常规的营销理论认为,采购决策本身是感性的,是难以捕捉的,春宝认为刚好相反,真正的采购决策本身是理性的,是需要多次在内心对话的,我们看到的“貌似感性”都是表象,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即时解读其意识流所呈现的语言。或者我们被感性的外表迷惑,或者我们的解读不够深刻,或者因为不熟练而导致我们解读的速度比较慢,或者我们未能及时捕捉TA们决策之前的隐性语言。

推销型的与物化呈现的充满商业化的平台搭建与营销,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购的便捷与不可或缺,但在买卖之间都在内心排斥赤裸裸的推销,因而平台在表面上所呈现出来的,就更多地是“谢绝卖货,谢绝推销,以及去商业化”的元素和感受。在这样的时候,是需要把心态从急功近利放平和的。

 

贾春宝

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