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说墨家的历史作用(5月1日)


劳动节说墨家的历史作用(51日)

 

有句口号说“劳动最光荣”,每年有一个劳动者的节日,叫“国际劳动节”,这个节日在中国尤其受到重视,而且每年都要放假以示重视。虽然其中更多的价值在于“黄金周”的旅游休闲,但还是有很多人在这一天在劳动,有些人是在体力劳动,另一些人是在无偿加班,从事脑力劳动!

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有一个学派就是底层劳动者的学派,代表着底层劳动者的思想,那就是墨家学派。墨子早年师从于儒者,后弃儒创墨,故虽墨家大多数主张与儒家对立,但也深受儒家影响。墨家的十大主张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

 

先聊墨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农民哲学家,而且据说曾经做过鲁国大夫,而且据说墨翟提出“三表”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史记载的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依据。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政治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这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命题,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墨家的事情,春宝有些“臆断”与主流不尽相同。

首先是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墨翟这个人?

墨家发迹于草民,据说墨子其人名曰“墨翟”,应该不像孔丘或者孟轲、荀况一样,并不是全名,因为史书上,对于墨翟的生卒年都不详,而且到底是商丘人还是滕州人,还没有定论,再说从名字上看,也不像是一个人的实名。

拆开了名字看,“墨”是黑色的意思,“翟”像是一个人的代号,但又有说法,墨是形容词,形容浑身上下的同一种颜色,大约就是比健硕的古铜色更深的那种因为长期在户外劳动被太阳照射而形成的“黝黑色”,不过是一种颜色,而“翟”可以理解为名“翟”,也可以理解为“涤”,“墨翟”是否就是“莫涤”,就是说有一个人,他的皮肤是那种墨一样的黝黑色,是无法洗掉无须洗掉也不想洗掉的一种颜色。

不管是黝黑色还是古铜色,确实就是一种特有的肤色。农民的皮肤大体都是那种颜色。虽然从当代美学,以及当今时尚女性的审美观而言,不管是古铜色还是黝黑色的皮肤,才是帅气甚至健硕的皮肤,但是在古代,那样的人只是乡村野夫的代名词,无法登堂入室,更没有资格与君王共议国事。

也只有在楚国想攻打宋国,宋国遇到麻烦,才会自告奋勇去楚国用口舌之功去平息战乱,他去楚国到底有没有宋国国君的首肯,还很难讲呢。

 

其次是墨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据说战国以后,墨家作为组织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但是根据考古发现最后一代在晚清出现,抗夷而全部灭亡。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最后一代钜子(第94代)留下遗书,此位钜子只剩两名弟子,一外放一内传,外放弟子远行立业,内传弟子封闭了此隐灵秘府。

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儒家讲忠君报国,法家讲集权一统,纵横家讲外交和平,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只有墨家似乎只存活在乡野传说和武侠小说中,难以登上正史,这不由得令人感慨,墨家在中国正史之中难免被边缘化甚至悲剧了。但春宝认为,实际上假如我们看得更透彻一些,居然发现不仅墨家思想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持续地影响中国的主流社会。

 

墨子学派的领袖叫“巨子”,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虽然无法在朝,但在野有无冕之王的待遇,任何一个巨子都会“号令一出,莫敢不从”甚至“振臂一呼,死士如云”的。比如西汉初年的剧孟和郭解父子,更是因为其游侠名望而成为隐性诸侯——江湖中的诸侯。

在已故的金庸老先生的经典作品中,真正传承了墨家思想精髓的应该是丐帮,因为不仅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长老与帮主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国家有难,丐帮不乏为国解忧为国甚至付出生命的英雄。所以虽然没有成为正宗显学,在民间却是一直都没有消亡的。

不仅在民间,那些喜欢微服私访的皇帝,都曾经有传奇故事,说在民间遇到高人,得到指点,而做出惠及民生的施政纲领,即使没有微服私访,每到特殊日子,皇帝都会像模像样地亲自做出示范,去稼穑去耕农,而北京的先农坛就是明清皇帝祭祀农耕的场所。遇到大灾之年,皇帝也会颁昭“罪己”,其实就是皇帝做出自我批评的表率。

 

其实墨家学派的核心,不管是兼相爱还是交相利,都表达了来自底层的参政议政权,来自底层的服务国家匡扶社稷的主观愿望,虽然在秦汉魏晋时代有些断代,但从隋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民国取代满清的科举选仕制度,就是墨家底层参政议政的实践,虽然实践之中绝大部分“举仕”并在仕途中取得辉煌成就的绝大部分还是重臣或者官宦之后,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浩瀚的群星来自底层,并为底层的民众做贡献。

儒家经典《弟子规》中的“泛爱众”也是墨家学派“兼爱”的重要表现。

再从兵家角度,孙子兵法讲“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诸多军事将领“爱民如子”也是墨家学派的思想。从古至今的崇尚“万国来朝”的政治外交,崇尚“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原则,“善待俘虏”以及“坦白从宽”的思想,哪个又少得了墨家学派的传统呢?

 

春宝认为,墨家并没有消亡,而是通过汉朝的“举孝廉”以及隋朝之后的科举制度得以保存。

科举制度的伟大,不仅是让“田舍郎”登到“天子堂”共议国事报效国家和朝廷的机会,而且也是变相的民主体现。有人说那算不得民主,因为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决策人,只有顾问者的角色和执行者的角色,而且基本都如浮萍一般,在帝王时代的官宦制度中,并不能做到真正稳定地造福一方,这种职业政客如走马灯一样,难以持续地在同一个地方服务于当地百姓。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民主?难道只有乞丐成为皇帝,农民成为元首,去发号施令,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民主吗?那么从这种角度看,欧美日韩等所谓民主国家,哪些国家元首是从基层打拼到权力顶端,即使到了权力顶端,又不会被财阀、军阀与元老贵族所把持,真正做到返利于民的?

真正的民主,核心仅仅是参政议政,可以从后台看到并参与到政策制订的整个(或者部分)过程,并可以拥有团结的团队,稳定地执行相应政事的结果。

 

所谓民主,含义无非是“人民当家作主”,但是首先人民的含义就很模糊,个体的“人民”倾向性也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党派,都是屁股决定脑袋,都是从自私的角度趋利避害的。

欧洲的“民主”无非是贵族利益最大化视角上的“民主”,美日的民主,无非是财阀利益最大化视角上的“民主”,那些政教合一的国家,虽然没有欧美所谓的“民主”基因,是宗教“独裁”,但因为宗教代表着当地民众的信仰,宗教领袖就是最高民意的代表,怎么就算不得民主?

 

我们真的犯不着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为墨家思想没有成为显学而扼腕叹息,没有任何一套思想是完美到极致,无懈可击的,只有取长补短彼此融合,才能发挥综合优势,儒墨道法各家思想,不过是为决策者提供幕僚顾问的作用,仅仅是在决策者面前刷存在感罢了。受到重用的就牛哄哄,受到冷落就怨天尤人,实在是小孩子一般幼稚而且不成熟。

都是要参政议政,都是要拿到现实中去检验,只要能发挥作用,地位是显赫还是卑微,是被褒扬还是被漠视,又有什么关系呢?

墨家思想诠释了中国人的一生,从小师从儒家,希望能“货卖帝王家”,但真正达到那种境界的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只有躬耕于山野农田,即使是那些股肱之臣,如果能在功成身退之后,告老还乡,也是要回归山野的。所以当看透了世间冷暖,墨家跟道家一样,也是人的一种归宿。

 

贾春宝

20205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