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的心理健康与问题疏导
伴随着新冠疫情的跌宕起伏和不断变化,尤其是黑龙江典型的输入性病例聚集性疫情,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压力。省政府领导亲自带队,明察暗访查缺补漏,哈尔滨市紧急发布餐饮服务单位暂停堂食的疫情防控通知。仿佛一切又回到了抗疫最艰苦的三月,紧张焦躁、无所适从,甚至呼吸困难,周身不适,草木皆兵的状态。
春光明媚的五一小长假,响应政府号召,遵从公司要求,“居家隔离”。但心情却终难平静,坐卧不宁甚至悲观消极。直到重新拜读董事长的《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思考和寻找问题的时候,似乎有了一个答案。
董事长在文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步入长寿时代。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和必然。人类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寿命延长,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变为柱状结构。数据表明,2019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72.6岁,预计2050年将达到77.1岁。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变化的过程使得更多关乎老龄化人口的问题成为焦点和亟待解决的范畴。董事长的“长寿时代”理论涵盖长寿、健康、财富等主题,蕴含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而笔者只想谈谈心理健康和疏导问题,希望能够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的行为准则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人们有安全感、自我状态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心理健康归结为爱与工作能力。心理健康的某些特征是朝气蓬勃、快乐;有所爱,也被人爱;满怀信心面对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和生活;洞察外部世界,制定出合理的人生策略;不夸大也不贬低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为种种原因表现出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和谐,有的行为偏激,有的消极低沉,还有的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听不见别人的意见,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猜疑,孤独负性情绪比较多见。加上身体器官的衰老,各种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折磨,与心理的问题互相叠加,产生不好的后果。资料显示57%的老年人对生活失去兴趣,52%有孤独感,45%有忧郁感,55%有性格上的改变。
那么怎样疏导这种心理上的偏差呢?
问题似乎可以简单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基础,是前提。首先,作为自然人,经过童年的纯真,少年的狂野和中年的潇洒,大抵都会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而不断学习,提升认知并与时俱进就能从自身建设上加强修为,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会宽容,淡泊名利,乐观豁达,不与人攀比都是这个范畴的内容。
其次,外因的助力,外在环境的营造和改变,能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正确面对人生和解决具体问题。老年人最大的问题无外乎失落感和孤独感,加之自觉与周围人和社会的距离感,生理功能减退、交通不方便等客观条件的原因,外出活动相对减少,与原来交往的朋友、同学、同事见面的机会减少,越来越将自己隔离起来,表现为自我封闭,更加重了孤独感和失落感。
而泰康养老社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生活在“现代桃花源”里的人们“梦里尽是幸福,醒来都是欢笑”。集“温馨的家、高品质医疗保健中心、开放的大学、优雅的俱乐部、长辈心灵和精神的家园”五位一体的连锁医养实体和运营模式已经成熟,结合中国现状,让更多的老年人优雅一生成为现实。
张开双臂迎接“长寿时代”,关心关注心理健康,科学地做好疏导,为更多的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
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更多的人入住泰康养老社区,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020年5月3日13:40
哈尔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