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地发放大额“消费券” 对经济有何影响?


   今年的5月1日假期,旅游行业并未迎来以往的消费良机。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疫情仍未结束,人们为了避免风险,减少外出所导致的。

  这次疫情爆发后,不仅对世界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53%,比去年第四季度上升7.3%;而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22.0%,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6%。另外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也相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1.3%。

  从这组数据中,能够看到愿意存钱的人变多了,而愿意消费和投资的居民数量开始减少。意味着疫情发生后,人们的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认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现金为王”理念十分正确。

  从央行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能够发现一季度储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同期增加4102亿元人民币。6.47万亿元人民币代表平均每天存款超过700亿元存款涌入银行,也能够看出人们更加重视自有资金的积累。  

中国人素有“积谷防饥”的观念,而这次受到疫情冲击,更是略感危机,所以才会出现一股“存钱潮”。值得注意的是,存款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支出开始减少了。

 

  众所周知,消费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地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也是出台了相应措施。最主要的就是发放“消费券”。

  郑州宣布发放1.6亿元社会消费券,使用期限为4月28日至5月10日;

  深圳龙岗区也表示发放1.1亿元消费券,可以通过支付宝平台领取;

  山西也有多地同期加入这场“发放活动”中,包括太原市、临汾等地;

  另外,四川南充、福建也开始采取发放“消费券”的行为,来刺激消费。

  根据知名券商统计,现在全国已经有超过80地宣布发放“消费券”,在此趋势下,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场活动中。

  在多地纷纷采用这种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下,能否带动、恢复地区经济发展呢?

  笔者认为,消费券能够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发展。但是具体乘数效应,需要分地区讨论。经济发达地区的每一张消费券,带来的新增消费可能比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样的一张消费券,可能只带动些许新增消费。

  比如郑州的消费券带动乘数效应达到11倍;而稍微落后的地区乘数效应则有3.5倍。但消费券刺激消费,并不可能一直保持同样的乘数效应,因为消费者现在的消费心理仍然没有从疫情中恢复过来,所以只有疫情过后,消费者才有可能恢复从前的消费习惯,在此之前,依靠消费券带动经济发展,一定存在一个上限,也就是说并不是发放越多的“消费券”,就会带动更多的消费,所以各地政府需要因地制宜,避免发放过量的“消费券”,造成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