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技能大赛能助推“中国制造”升级


 期待技能大赛能助推“中国制造”升级

刘纯银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选拔优秀技能人才,为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输送优秀选手。8月16日上午,首届浙江技能大赛在宁波开幕。(8月17日《宁波日报》)

据了解,经国务院批准,人社部从今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今年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赛。此次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的技能大赛既是全省职业技能类综合性大赛最高赛事,也是浙江省为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选拨优秀人才。

说起世界技能大赛的地位,它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职业技能竞赛,有着“技能奥林匹克”之称,大赛获得的金牌跟奥运会金牌一样,各地给予了极高的奖励。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各界重视不一,加之宣传没有跟上,全社会对技能大赛知之甚少。正如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全国技能大赛略显尴尬的媒体曝光度,恐怕也部分折射出社会对待“技术型”人才的态度。

其实,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劳动者技能素质直接影响着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不仅是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必将有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助推经济迈上中高端。

这不,尽管今年受到新冠肺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相比往年面临更多困难。然而,作为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的第一批本科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首批599名职教本科毕业生,却成为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这既是中国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可喜变化,更是支撑中国制造的大国工匠的成长之路。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更广阔的前景。打破瓶颈,消除社会偏见,才会助力职业技能院校的发展。更何况职业技能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纵观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的经验也表明,职业技能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素之一,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往往能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一线工人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制约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面对我国高级技能人才近4000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5%;就业难与招工难的问题依然是横亘在我国向制造业强国继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情况,我们衷心地期待,通过各地乃至全国技能大赛,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视技能、重视技工的文明风尚,能极大地激发青少年学习职业技能热情。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不仅要尊重那些有理论素养的教授、专家,也要尊重那些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专家。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蓝领工人的陈腐落后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近年来各地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职业院校好的办学经验,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在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切实推行劳动准入制度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大胆创新,调整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职业院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最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新闻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0-08/17/content_123485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