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这一学期(28):“阿拉姜色”
2020-5-29
“阿拉姜色”是我看到的松太加的第三部电影,出品于2018年,也是关于藏地宗教的。
罗尔基是俄玛的第二任丈夫。她的前夫得病去世了。之前,俄玛曾经对前夫有过承诺,跟他一起磕长头到拉萨。俄玛与前夫有个孩子叫诺尔吾,她与罗尔基结婚后,孩子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俄玛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她决定履行对前夫的承诺,带上他的骨灰,磕长头去拉萨。
罗尔基将年老的父亲托付给亲友照顾,赶上俄玛,照顾她,跟他去拉萨。诺尔吾跟着舅舅去路上看妈妈,决定跟妈妈及继父一起去拉萨。
俄玛病倒了。临死前,跟罗尔基讲了她此行的目的,那就是履行对前夫的承诺。罗尔基很难过,很妒忌。俄玛说他——你怎么不像个男人。
罗尔基接受了俄玛的委托,答应代替她照顾孩子,答应代她磕长头到拉萨。俄玛重病不能走的一段时间,就搭帐篷住在路边,得到当地牧民金巴一家的照顾。罗尔基处理完俄玛的后事,带着诺尔吾磕长头前往拉萨。
诺尔吾对罗尔基一直很排斥。在他看来,是继父从他身边抢走了妈妈。
诺尔吾因为从小失去父爱和母爱,个性有些怪。两人之间有些不对付。
因为被继父批评,诺尔吾跑开。罗尔基去找,看见先前诺尔吾抱着的皮球漂浮在池塘中间,以为他落水,就跳下去营救。回头却见孩子就在岸上。罗尔基很伤心。后来,二人还是和好了。一起到了拉萨。
电影主题似乎是在讲承诺。俄玛对前夫的承诺,罗尔基对俄玛的承诺。其实,罗尔基对俄玛并没有承诺,他之去拉萨实际上是俄玛强加给他的。他对诺尔吾其实也没有义务,只是,因为俄玛不在了,他出于善良的愿望,愿意照顾他。
我还是为罗尔基难过。
他是个男人,承担着一切。他照顾磕长头的妻子,可妻子却是在履行对前夫的承诺。而且,他们结婚了六年,妻子还保留着前夫的骨灰,并且将她与前夫的照片放在一个盒子里。他只是在妻子临死的时候,才知道妻子去拉萨的秘密。
妻子决定去拉萨磕长头,决定去履行与前夫的承诺,就可以将他丢在一边,将他和老父,以及她的父母丢在一边,还有她的儿子。所以,在俄玛的最后的日子里,只有前夫,而没有他。可是,他还得忍受一切,去完成俄玛交代他的任务。也就是说,俄玛不仅要自己履行承诺,而且要自己的丈夫去履行她的承诺。
而且,诺尔吾对罗尔基是没有任何情感的,而且他恨罗尔基,但罗尔基却要履行自己作为“父亲”的义务。这一切,都是俄玛强加给他的。他其实可以不接受的。只是因为他的善良,他接受了一切。
对于俄玛来讲,对前夫的承诺真的就那么重要吗?相对于对生者的责任,难道不比对逝者的承诺更重要吗?即使很重要,也仅仅是对她本人很重要,她真的有权利将这一切强加给一个善良的不能拒绝的人吗?
看过松太加的三部电影,我觉得他对这种将宗教压倒生活的观念是持怀疑态度的。在《太阳总在左边》中,他对尼玛过分沉溺于自己的痛苦是怀疑的,在《河》中,他对修行的爷爷的虔诚和固执也是怀疑的,在这部电影中,他对俄玛也是怀疑的。
宗教归根到底还是应该服务于人的生活的。将宗教凌驾于一切之上,丢失了生活,宗教的存在就值得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