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默契的招术
喻建国
默契,两者心灵相通,配合得很好。宋·苏舜钦《处州照水堂记》有曰:“二君默契,遂亡异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先后。”默契无需通过言传,是神的相同,心意契合。两者心有灵犀,也就是两者的想法不谋而合,并且各显神通,殊途同归,同达目标。默契经常表现在两者的配合上,各打各的,各做各的,却为了同一个目标,经常展现为暗相契合。明·张居正《贺灵雨表四》有曰:“精诚默契於苍穹,膏泽久覃於黎庶。”唐·裴休《黄蘖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有曰:“明於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功夫。’”
默契其实是有条件的,两者产生默契的条件:同样的渊源,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学识,同样的文化倾向,同样的政治倾向,同样的科学倾向,同样的认识水平,同样的偶合巧运,这些同样就构筑了默契的质因。质因乃构成物质的因素。
对产生默契的事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确实产生默契是有质因的。两个人为什么在处事的时候会呼应得如此巧妙,原来这两个人有同样的渊源,怪不得他们两个人会呼应得如此巧妙;两个人在应对危机的时候怎么会各显身手,互相帮助度过危机,原来两个人有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经历让他们互相照应,彼此帮助;两个人为什么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彼此解难,原来这两个人有同样的学识,同样的学识让他们看问题的看法一致,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致,从而默契也就无形中产生了;两个人为什么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看法一致,处置一致,彼此呼应,原来两个人具有同样的文化倾向;两个人为什么在面对政治情况时,观点一致,言论一致,互相迎合,原来这两个人有同样的政治倾向,同样的政治倾向决定了两个人政治观点一致,政治态度一致;两个人在面对科学时,为什么视角相同,剖析相同,思路相同,原来两个人具有同样的科学倾向,决定了两个人在处置科学时彼此呼应互相补拙;为什么两个人在人间活动中总是话出一辙,说出来几乎一个样,原来这两个人具有同样的认识水平,两个人看出来的对象是一样的,不默契才怪了;为什么这两个人没一点相干,却能互相配合,原来是时空的一次偶然巧合和一次偶然运转将它们纠缠在一起互相照应。
默契是不能勉强的,要和某人产生默契,那就要让自己的学识与某人持平,或是让自己的文化倾向和某人一致,或是让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某人一致,或是让自己对于科学的认识和掌握达到和某人一样的水平,或是让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某人的认识水平达到持平。唯有时空的一次偶然巧合和一次偶然运转产生的默契演变为一次意外。
一个人如果能够在社会上获得大量默契,成功就变得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因此研究自己如何获得默契也是一项功夫,本文在这一方面为大家开了一扇窗户,你尽可以在这里寻觅你所需要的,投入践行,你必将获得源源而来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