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因而,这也就是医院文化营销2.0时代鲜明的特征。
自大众媒体出现之后,医院行销的主流观念即从早期的专业计划导向,到八十年代的技术和竞争导向,再到21世纪的消费者导向。
时至今日,要从强调不计代价全力争取新客户的传统目标,转变为留住客户的心,从抢攻市场占有率转变为争取到客户心甘情愿掏出钱包付钱。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老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多元化结构,我们将很快迎来医院文化营销3.0时代。
这是一个充分强调价值,主客观相互融合,强化服务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过程中进行资源重构的价值创新,它需要不断引领创造患者个性化消费需求,
并强调以医院之间共同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企业公民、个人参与等融为一体的深层次情感价值的再造,其具体形态上往往从医院的愿景与价值观入手,着眼于与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挖掘市场需求的亮点和社会道德价值层面的热点,关注社会,关爱民生,并通过新的经营手段和营销方式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以往“病人来医院是看病,医院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将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十多年来,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致力于医院战略品牌营销管理和实践操作,更注重立足实战角度,总结出了许多闪耀着智慧火花和能让人一听就懂,并照着执行就能成功的实用型理论。
先后在权威的《健康报》、《中国卫生》、《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卫生部《医院领导决策参考》杂志、《中国医院报道》杂志、《中国卫生》杂志等许多重量级媒体上发表了几百篇有关实战原创作品,许多针对医院营销上的独家理念更是被广泛转载。
显然,医院经营管理已逐步进入品牌经营阶段。
医院文化品牌因本身没有物质实体,所以医院品牌是多因素的相互组合,是整体与细节的双重表达,优秀的医院文化,对内能够提升员工的向心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外可以获得患者群体的文化认同,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全国排名六七十位,到如今稳居全国第二位,靠的就是服务型管理,以及转型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医疗。
比如华西医院16字文化的践行就很好体现了医院软实力:家国情怀,平民情感,休休有容,革故鼎新。
正如梅奥诊所梅奥全球业务发展部执行董事谈到的那样,梅奥的品牌管理密码,只因做到了“让患者满意,并口口相传”。
显然,一个具备优秀组织文化的医院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将使员工共同承担其组织的使命和责任。
这种优秀的组织文化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并使社会公众通过员工的行为感受到医院的文化品牌和价值。
因此,医院要努力打造健康文化软实力,形成全新医疗传播通路,建立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坚持文化引领……
其中,有序地做好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品牌传播工作、传递正能量的声音尤显重要,具体说来,做好传播的核心就是做好互动沟通,要让对方感受到、领悟到、理解到,这就必须研究受众需求、了解受众习惯,因为受众才是医院传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播工作如同用心灵来诉说故事,应该是有真情才有亲切,因为亲切让受众感觉温暖,因为有真情、温暖,最后才会被受众喜闻乐见,人家才会接受。
医院做好传播工作的四项原则是:
1、对社会的传播。
重在树立医院形象。
医疗特色、医疗专家、医疗突破、社会贡献等,
树立医院品牌、学科品牌、医生品牌。
2、对病患的传播。
重在取得病人的信任。
要用通俗的语言,
让病人明白,得的什么病,
有什么好的医生、好的治疗办法,
以及医疗花费等。
3、对同行的传播。
重在内涵实力。
医疗、教学、科研排名情况等。
4、对院内的传播。
重在文化开路、典型引领。
形成共识、提高凝聚力。
专业化的传播队伍,是医患之间桥梁的建筑师,解密医生工作的解说员,见证医院发展的记录者,舆情中冲锋在前的突击队。
传播人人有责,经过反复的教育、培训、实践,潜移默化之后,医院要形成了这样的风气——每位职工都是医院形象代言人。
世界著名医史学家阿尔图罗·卡斯蒂寥尼说过: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我去欧美考察,发现对方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上做的很出色。
事实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英美等国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患者就医感受、保护患者个人隐私,患者才能得到良好的就医体验。
由于完善的医疗保险转诊制度,使得绝大多数英国患者的小毛病都消灭在了社区医院,而大医院可以专心对付疑难杂症和重症。在英国的大医院就医,专科医生一天接诊病人总数不超过10几人,同时还有秘书、医生助手和护士等提供辅助服务,医生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