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规划大学生涯?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四年的大学生活,以我所闻所见所历,确实是非常愉快的!因为既没有高考的压力,又没有父母的管束,更不会有老师的严厉督促和无数的考试像一把利剑一样时刻悬挂在头顶。想玩,就可以自由的随风奔跑,没有后顾之忧。想谈恋爱,就可以公开在校园和教室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不用担心有人棒打鸳鸯。大学生活相对于高中而言,稍微夸张点说,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当毕业若干年之后,如果你还能梦见你的大学生活,那一定是美梦!但如果你还能梦见你的高中生活,那多半是噩梦!!!

因为大学生活既忙碌又悠闲,忙碌地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悠闲地在教室听老师吹牛和歌颂,大学四年的生活快得“嗖一下”就结束了。在我从教的十年生涯中,我所认识和教过的大多数学生,都是这么“嗖一下”稀里糊涂就毕业了,甚至快的都来不及思考未来!尤其是2016级学生,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毕业时他们还甚至还来不及跟彼此说“再见”,就各自奔前程了。很不幸我就带了这么一届学生,我还没有陪他们把美梦做完,就被新冠疫情无情地叫醒了,留下了人生的巨大遗憾。

说句实话,学生稀里糊涂的毕业,不能全怪学生自己,毕竟大多数人并没有坚定的理想和意志,这与现在的教育方式和体制设计有很大的关联!如果要追责?

第一要责怪大学老师,因为大多数的大学老师当年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大学毕业,他们之中其实大多数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和督促学生。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学老师,不是因为他们在品格和做人上有专长,而是因为他们在专业和技术研究上有一定的造诣。作为父母,你可以指望他们“教”好学生专业技能,但你不能完全依靠并指望他们“育”好学生的品格和素质。说句实话,这个要求有点过分!!!

第二要责怪高中老师。最近五年来,中国各大高校大学生自杀率逐年攀升,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率也在逐年急剧攀升!这个事情虽然发生在大学校园,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高校真的是“躺枪”和“背锅”!我前面已经说过,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大学生活真的是很美好。从概率的角度看,除极少数高校老师师德败坏以外,大多数其他老师其实还是很正直的!高校老师的职业道德败坏率在各行各业应该是相对较低的。大多数学生的“意外”和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在高中时期种下的“祸根”!高中那种考试分数“压倒”一切的应试价值导向和时时刻刻的高压紧张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巨大不可逆转的伤害。从理论上说,一个人的理想和目标在高中时期就应该竖立起来,这样你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才能选择一所适自己的大学和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扎堆往985高校去挤。但遗憾的是,在高考分数压倒一切的体制下,在“唯高考分数论”的时代背景下,这些理想信念教育都被忽略或者挤压掉了。所以,等你进了大学之后,再来思考这些问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来得及,但其实有一点晚了。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教人读书易,教人做人难,谁愿意并且又恰好有能力督促学生思考?

第三要责怪学生家长。因为你们太相信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了,尤其是太相信大学老师了。大学老师是“放养”,你们基本上就等于“放弃”,让孩子们自生自灭吧!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了,理论上来说都应该独立自主了。但是,中国的社会实在太复杂了,复杂到我用语言描绘不清楚,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又太单纯了。也难怪大家都说,社会才是最好的大学,从高校的功能缺失上看,这话一点没错!

大学的生活到底应该如何规划?我以十年的执教经验和所思所见所闻,十年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乡村走访调研经历,提几点简单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建议,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希望能帮助到那些即将步入大学或者已经步入大学的学生,希望他们能渡过一个不仅美好而且充实的大学生活。

第一,要坚持锻炼。千万不要小看锻炼身体!!!因为等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时,可能已经为时已晚。大学和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等各种运动基础设施更多。这么巨大的基础投入,不是用来当摆设的,而是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起来。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跑步、散步等等,无所谓什么体育运动,一定要有一项体育爱好并持之以恒。在江财工作的十年间,因我从事智库研究和服务地方工作的需要,我走遍了江西十一个设区市和几乎100个县市区,我跟各行各业的各种所谓的成功人士都有过不少的交流访谈。不管他们的成功是源于自身努力,还是侥幸或者有其他“内幕”,但都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精力都很旺盛!成功的过程可能各有不同,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每条赛道都需要有充沛的精力,他们才能坚持跑到最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学生拖着一个瘦弱疲惫的身体离开校园。千万不要再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历史悲剧一遍又一遍的重新上演。

第二,要提高情商。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我不太清楚应该如何教育。但是,对于社会科学的学生而言,一定要走出校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情商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很多学生都有心理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所以也就一定不善于人际交流,情商天生很低,后天无法弥补。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也是自己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的逃避借口。我在学生时代,也认为情商高的人都性格外向,并且口才好、善于交谈。可工作这么多年之后我才发现,真正情商高的人,其实并不善于交谈,而是善于倾听。真正情商高的人,并不是性格外向,而是性格内敛不张扬。真正情商高的人,并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是有原则和立场,只是不轻易表露。放低姿态走出校园教室,不要害怕尴尬,因为尴尬之后可能就是朋友的相知相守。不要害怕丢人,因为丢人之后可能就是朋友间的相互信任。

第三,要敢想敢拼。大学的生活太美好悠闲了,容易温水煮青蛙,消磨青年人的意志。一定要给自己竖立一些自我挑战的目标,比如考证、创业、出国、考研等等。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个人能力、未来志向,可以多跟几个老师沟通交流,不要随大流盲目从众,匆忙草率下决定。但是,一旦设定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去完成。越是有挑战的目标,往往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设计几个环节来“曲线救国”。敢想敢拼不是孤注一掷、鲁莽冲动,而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目标。过程的复杂设计,是以智取胜,是以时间换取更广阔的空间。大学生胜在年轻,就要学会充分利用自己年轻的优势。如果你设计的目标很轻松一步到位,那只能说你的目标还不够高、不够远、不够合理,可以考虑重新规划!就好比我们写课题申报书,技术路线也是要有曲折环节的,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意外。如果简单地直接从起点到终点,这样的课题规划设计方案是不可能得到任何资助的。方案一旦最终确定,就要有贯彻执行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挫折,但即便遭遇再多的失败,也要吸取教训毅然向前,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四,要舍得大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要养浩然之气,要落落大方,有舍有得。所谓舍得大方,不是说挥金如土,那也要家有万贯资才行。舍得大方是指做人做事要大气,不可以太斤斤计较。在寝室、在班集体、在学院里,与同学、老师、朋友打交道,不要因为一言一行而废人废事。楚汉之争,项羽虽然勇猛敢拼,但做人局气不大方,做事一意孤行不纳见,以致最后惨败收场,要引以为戒。舍得大方是指做人做事要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是能施以援手,而不是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并不是只有家境条件好的学生才能落落大方,出身贫寒也可以一样活得大方得体。事实上,精神上的舍得大方,远比物质上的舍得大方更加受人青睐,当然也更难做到。

最后,我想说,如果已经大学毕业了怎么办?那就在社会这个最好的“大学”里面不断提升自己,蹚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