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再创新高市值逼近3万亿股价有没有天花板


 机构抱团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白酒股的龙头股,贵州茅台依然是机构抱团的心头好,股价也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谁也无法预测贵州茅台股价的顶在哪儿,未来决定贵州茅台股价不是估值高低而是机构的态度,尤其是机构获得新增资金的量。

2月4日,贵州茅台股价高开高走,截至收盘报收2320.85元,大涨5.98%,总市值逼近3万亿元大关,一举突破前期形成的小双顶,成交量同步放大,相比于前几个交易日增加一倍左右,成交146亿元,市盈率高达64.6倍。单纯从贵州茅台的市盈率看,确实很不低,甚至可以说是有泡沫的,与历史数据相比,更是估值高得离谱,2012-2018年,贵州茅台PE区间为10-40倍,目前PE为60倍,茅台股价缘何涨不停,背后是机构资金前仆后继介入。

截至20年四季度末,有1660家机构持有 8217.77万股,公募基金持股占比占比6.54%,是典型的机构抱团股,相比于三季度的 1455家机构持股,增加了205家,四季度新建仓的机构和增加配置的机构,非常自然的不会认亏出局,而是会拉升股价希望实现盈利,因此新建仓机构一定会选择时机不断拉升股价,希望拉出一个获利出货空间,这就是贵州茅台股价上涨的动力,与游资击鼓传花炒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只不过是炒作的资金不同,一个是机构资金一个是游资资金。

一季度基金发行十分火爆,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仅于1月份开始发行并于当月成立的新基金共有85只,合计首募份额4249.96亿份,其中有很多的爆款基金,可是爆款基金背后的管理人都是通过抱团大消费和新能源获得超额收益的,部分新基金获得大量新增资金以后,很自然不会贸然加仓非抱团股票,避免股价出现异动,造成市场资金虹吸,增量资金从抱团股抽离流向低估值的非主流抱团股,带来抱团股的调整压力。部分新增资金很有可能继续抄大佬的作业,加仓了抱团股,就像贵州茅台一样,截至12月31日,有几十家新基金建仓了贵州茅台,还有不少基金加仓了贵州茅台。

基金加仓贵州茅台的逻辑很简单,一个是贵州茅台具有较强的护城河,由于强大品牌效应,贵州茅台酒成为了奢侈品牌,是高档的送礼佳品,宴请贵客的最佳白酒,市场总是一瓶难求,一瓶官方指导价的贵州茅台酒,现在市场价接近3000元,差不多翻了一倍存在巨大的价差,市场一致性预期贵州茅台酒存在涨价空间,对于贵州茅台酒而言,涨价多少,扣掉税收就是纯利润,另外市场对贵州茅台的产量增加也有一定的预期,反正不怕销路,产多少卖多少,市场对贵州茅台酒的业绩增长预期也就比较高。另外机构也与散户一样,存在炒作趋势行情和抄作业的特点,一旦白酒板块股价出现趋势上涨,股性被充分激活,估值就不是炒作的障碍,大量资金就会鱼贯而来,纷纷加入炒作股价阵营,什么时候会到顶,那就是股价实在炒不动了,再也无法吸引市场热钱参与炒作。

贵州茅台不同于一般概念炒作,像天山生物、恒立实业和东方通信等概念炒作,股价就是翻几倍,也就是几十元而已,散户可以不断跟风炒作,贵州茅台股价高达2300元,中小散户是买不起贵州茅台,炒作贵州茅台股价的是大户、私募和公募基金,大资金相互博弈,是找不到散户接盘的,可是大资金也好,机构也罢,反正都是勇往直前,认为自己不是贵州茅台最后的接盘侠,后面一定会有一个新的高位接盘侠出现,承接自己高位筹码,因此奋不顾身的拉升股价,吸引新的大资金加盟,可是股价上涨是有天花板的,不可能无限制上涨,最终买单者就是机构等大资金。

机构等大资金缘何不断推高股价,在于希望借助贵州茅台股价上涨,推升基金净值,从而一举成名,成为明星基金,发行更多 的产品,管理更大的基金规模,获得更多的管理费,实现基金公司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至于后市贵州茅台投资能不能成功卖出锁定收益,并没有太关系,亏掉的不是基金公司的钱而是基民的钱,跟基金公司没有关系。

经济日报发文称: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笔者觉得不无道理。

 

贵州茅台股价会涨到何时,不是看估值,现在的大资金根本不会关注茅台的估值水平,只关心能不能把股价拉起来,15年基金可以从市盈率炒到市梦率市胆率,接着啥也不敢说,只能说总市值,现在炒作大消费也是这样,不会看估值,估值水平可以不断上调,贵州茅台股价走势决定于增量资金,要看基金发行的数量,如果基金发行依然火爆,尤其是大消费类基金发行还是日光基和爆款基金,基金能够获得大量资金增量,贵州茅台股价还会上涨,一旦基金没有了新增资金,甚至出现基民大量赎回,基金不得不卖出贵州茅台,茅台股价也就是拐点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