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的八次统一战争中,南侵和北伐的胜率为7:1,北方势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如今,南北两地迥异的民俗饮食,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秦岭化山为土的奉献精神,常被人歌颂为“父亲山”。
秦岭的土哺育生命,它的石又影响了环境。横卧在中国中部的秦岭,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对高空环流造成了影响。在冬季,高纬度地区能量收支失衡形成的冷空气,从西部、西北部和中部进入我国后,受到秦岭的阻滞,造成北方地区气温下降,河流结冰,1月的平均温度在0℃以下。
夏季的海洋气流北上中原腹地,同样受到秦岭的阻挡,难以深入西北地区。由此,南方地区河流水量充沛,冬季不封冻。常年平均温度介于13℃-20℃之间。降水普遍超过800mm,即使在冬季,雨水依然占全年总量的10%。
由此可见,秦岭不只是南北地理分界线,还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它决定了南北两地的气候、温度和降水,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植被分布、社会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秦岭作为气候分界线,比地理分界线更为重要。秦岭的骨,犹如中华民族的脊梁,无畏风霜,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