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阐述了人在道德修养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即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装懂。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是说知道自己还有更多不知道的,这是很高尚的;不知道还有更多不知道的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毛病。知道自己还有更多不知道的而去求知,这是具有自知之明的优点,而只是一知半解却自以为无所不知,这是不懂装懂的毛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是说有道的人没有不懂装懂这个毛病,因为他把这种毛病当作毛病克服掉了,也正因为他把这种毛病当作毛病来对待来克服,所以他反而没有毛病了。
在有的版本中,这一句是“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完全是一个意思,异表而同义。
老子的这句话虽然绕口,可哲理深刻!老子在第三十三章曾专门讲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还讲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道理;孔子也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求知是没有止境的、是需要有个老老实实的态度的。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圣人以其病病而不病,夫惟病病而不病。
现实生活中,不乏自知之明之人,也不乏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的人,还有自以为大傲慢偏见的人。老子在这里提示人们,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自满,克服傲慢偏见的毛病,才是真的高明,所以,要不断地常省吾身开展自我批评,不断地开展批评得到别人的帮助,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陷,才能不断地有所进步。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能自知自胜是一种优点长处,再取人之长补己之长使己更长,岂不美哉!先贤曾经说过,最聪明最有知识的人是承认自己无知的人,因此,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在人生路上,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时时警惕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傲慢偏见的毛病,不断在战胜自我中实现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