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西部,范阳河畔,淄川区岭子镇宋家庄。
因孩提时代曾在这里生活过,就想再去看看,权当旅游了。
7月25日,踏上行程。依稀记得庄东有一条小河,从山里出来,平时似潺潺溪涧、大雨时又山水湍急,叫范阳河。既然西去宋家,就先到范阳河看看。在这里,映入眼帘的,是河水清清,岸石有致,风景如画,记忆中的山沟豁渠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进入村东不远,记忆中有一个天然塘湾,村民们在里面洗衣,顽童在里面游泳。如今那塘湾还在吗?进入村东,没见到那个塘湾,但只见这里——
从这里南去几步远,来到一个村内小广场,一颗参天大树带来无限景色,也引人无限遐想——
小广场的南端,是村里新建的村史馆,里面正在布展,一会儿进去看看。
而从这里往南,记得有条街道胡同。于是,在写这篇文稿的时候,翻箱倒柜,找出了20年前曾在这里拍摄的村街户院的照片——
而如今,今非昔比,整洁的硬化路面,崭新的民居楼房——
对于一个小山村要建村史馆,直感到这里是高人高见!村史馆,承载历史,展示现在,面向未来;历史岁月,沧桑巨变,踏着时代的脚步一路前行!
74岁的宋家庄活字典、正在组织布展的张建华先生带领我们进行了开馆前的参观,征得同意后,我拍摄了部分馆内的实景画面,也不按顺序了,都展示在这里吧——
宋家庄姓氏家族较多,各个族姓也几乎都有自家的族规家训。村史馆把这些族姓的渊源、族规家训的内容集中起来,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也仿佛使人们看到了先祖们在这里的融合守望;今人重温这些族规家训,更会使人们传承先祖美德,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建设美丽家乡。
历史,时代的记录;回望历史,是知道走过的路。村史馆里,在展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当代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展示了部分历史老物件。看着这些曾经的老相识,脑海中不禁一页一页翻篇,回味起那个曾经的年代——
参观村史馆,对于宋家庄人的一路奋斗,感慨万千!张建华先生说,这里布展还在进行,宋家庄的元俊书院也在布展中,来了就一起看看吧。
元俊书院记:范阳河畔,忠信仁寿之地;淄邑之西,六气八风,翱翔逄国故城;接根于岱岳邹鲁遗风,传承于书香郢中诗社,曾领文坛风骚……,令人刮目相看。其中提到的逄国,经百度查询,为炎帝后裔陵在商初受封于逄(今山东临朐县)建立逄国,伯爵位,至西周武王时易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
参观完元俊书院,深感宋家庄文化底蕴的深厚。张建华先生说,现在村里全面发展,工业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支撑,农业也在向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发展,大棚种植已经崭露头角,还有十来个大棚在建。
听说山村有了大棚种植,那就去看看,在大棚里,顺手用镜头撷英——
这次故地重游,看到了山村巨变。二十年来,在带头人贾木海的带领下,如今的宋家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工农文旅并茂,新村新景新面貌。宋家庄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新时代的发展大道上,有着宋家庄人不懈的身影!
谨向贾木海先生、村两委全体成员、宋家庄的父老乡亲们致敬!
特向张建华先生和村史馆的全体工作人员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