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上海记9


  九月份,王昭武一家三口和老丈人丈母娘一起,从闵行郊区自己的房子搬到市区居住。背负了新的房贷,王昭武换车的念头没有了,之前安逸的生活节奏也没有了,节假日里计划带家人出去旅行的计划也没有了,老婆张美慧想要添置心仪衣服的念头也被打消了。整日里两口子都在想着节衣缩食还贷还借款,俩人再碰到新款的车子和衣裳都尽力不让自己再扭头回看,每天诚惶诚恐的在单位继续上班,小心谨慎的时刻留意老板那每一个看似随意的眼神。王昭武每天百般笑脸的面对每一个他接触的潜在客户,然后俩人把每个月辛苦挣来的工资送给银行,把每一笔费尽辛苦艰难挣来的工资攒起来还贷,生活里惦记的数字除了每月固定发放的工资之外,还有房贷账单的剩余还款,在每月纷至沓来的水电煤气账单和信用卡账单里,浑浑噩噩又匆匆忙忙的消磨着自己年轻的美好时光。

  中秋三天假期里,王昭武也不胜忙碌。第一天,他一大早去黄浦区公安局八里桥派出所把老婆和儿子的户口从闵行郊区迁移到黄浦区市中心,排在他们前面就俩人,其中一个人的小孩出生证明是外地天津的,所以手续不胜繁琐,而且那个年纪偏大的女户籍警态度不是很友好,轮到他们的时候一切顺利,两分钟就把户口迁移工作办好了。这样一来孩子的上学环境改善了,王昭武也希望孩子可以在好的氛围里认真学习,快乐成长!第二天,王昭武又跑到闵行的上虹大药房几家连锁店,给姐姐王昭芳的孩子买感冒药,跑完几个店总算买全了,回到家后已经是下午,他走到小区门口的顺丰快递打包处发了快递包裹,回家后两位老人在家里给儿子做家乡的面食小零食“面疙瘩”,一直做到很晚才休息。第三天一家人去商场给张美慧买了鞋子,商场里赠送的两小时免费停车券刚好够他们在此购物的停车时间,买完后就在家附近的“海底捞金玉”吃了饭。匆忙的假期就这样结束了,那天给儿子及老婆迁完户口的时候,王昭武不由的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本小人书《牧马人之歌》,是由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而成,其中有一句台词是节选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里的,上面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他觉得这句话就像是专门说给他这样的人听的,一切都会变化,一切都需要时间,都需要努力和辛勤的付出。

  十二月底,王昭武在市区新买的小房子拿到钥匙了,接着还要花钱买电视机、空调和洗衣机等家电用品。儿子插班到市区的一级幼儿园里顺利上学。生活重压下的王昭武,常常想起少年时的自己,想起自己在尧山村山上的山坳里放羊的日子。想到黄昏时,坐在小学校园里土墙根下,和同学们摇头晃脑的背诵课文。上小学时,有一次他走在上学的路上,扭头看到自己身后不远处是班里最漂亮的“班花”魏丽娟,便在前面一直唱歌,装作一路上并没有看到她,实际上自己早已面红耳赤,心如鹿撞。

  早上,王昭武吃早饭时,因为家里新做的油泼辣子要调盐,丈母娘随手递给王昭武一个放盐的调料盒,他看也没看就放了两勺进去拌匀,夹馍吃的时候辣子依然很辣,他没细想。晚上回来,他吃了一碗丈母娘油泼的捞面,虽然吃的挺香,但吃了半碗后还是觉得缺盐,进厨房后丈母娘递给他放盐的调料盒,他一看颗粒挺长,便说:“婶,这个是味精吧?” 丈母娘说是盐,还说下午儿子王远东也说是味精,接着说张美慧这次也不知道买的是什么盐,她下午炒菜时一直放盐,却一直都没有味道。

  王昭武想想也许老婆买的这个形状的盐是什么海藻盐吧,放了一些进去继续吃饭,吃着还是感觉没有盐,再打算进去放些盐,丈母娘说要拿出来盐袋子给他看看,拿出来之后他一看盐袋子里的盐颗粒是正常的,老人家错把味精袋里的味精当盐放进盐盒子里了。

  剩下的半碗饭他也不想吃了,后来索性把晚上丈母娘刚刚新做的两盘菜和一小碗油泼辣子全倒进马桶里冲走了,毕竟味精摄入量过多对老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都有害,后来大家重新拌了一盘黄瓜就着来喝稀饭。

  其实在五月份前后,有一次老丈人去幼儿园接儿子回来,在小区里儿子在前面跑,老丈人跟在后面,后来老丈人眼花看错了人,以为前面的一个小孩子是王远东,结果后来跟上去之后没看见自己的外孙,就一直往家赶,以为孩子一个人回家了。那天恰好王昭武当时也在家里,说儿子没回来呀,顿时头皮一紧赶快下楼去找,小区里几个游乐场里找遍都没儿子的身影。他心里一阵发慌,后来走到小区的十字路口时,看着掉着眼泪的儿子,被小区里另一个小朋友的爷爷送着往家这面走过来,他扑过去一把抱着儿子,儿子也一时找不着他外爷给吓坏了。原来儿子在前面跑了之后,前面有岔道的,儿子就顺着一条小径走到拐弯处等他的外爷,结果他外爷年龄大了眼睛也看花了,以为另一个道上前面的一个小孩子的身影是自己的外孙,赶紧赶上前去也没有孩子的身影,还以为小孩子独自一个人到家了。那一次把王昭武吓坏了,也是有些生老丈人的气了,他的眼泪在诉说老丈人的过程中不争气的掉下来了。多大的风险呀,放学后哪里可以让小孩子一个人在前面跑,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拉着小孩子的手一块儿回家比较安全。

  八月份,老丈人在家里的煤气灶上烧水,期间老人没事在客厅看电视,后来看着看着就忘记关煤气了,结果煤气上的火把钢精锅里的水烧干,继续烧的时候把整个灶头上的玻璃钢台面全部烧爆裂了,这也算一个非常危险的潜在事故。万一火继续烧着出现电路起火或者煤气管道爆炸,后果简直不敢设想。两位老人年纪大了,经常会忘记手头的事情,随着年龄大了视力也不好了。但又没有办法,谁让他们夫妻俩还是离不开家里老人的帮衬呢。

  年初因为家里盖房子,王昭武自己父母脱不开身来帮他们继续照看孩子,无奈之下让老丈人和丈母娘正月初六就跟随他们一起来上海,帮他们照看接孩子,当时夫妻俩对两位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应急反应能力还是有所担心的,但后来也没有发生什么让人担心的事情,除了老丈人的一次持久的肺炎,让人担惊受怕了一场,还有丈母娘的一次脑血管疼痛,但后来的一些事情还是被他们夫妻俩大意了,以为老人们可以承受更多。两位老人七十多岁的年龄,在上海帮他们做饭照顾孩子,收拾家里,接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变着花样给孩子做饭也很辛苦,可毕竟他们年岁大了,他们自己也不应该对两位老人生活中的健忘、疏忽和大意继续掉以轻心。 临搬家之前,王昭武本来已经感冒咳嗽了好几天,一直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吃了五天他自己买的感冒药沒用,后来发展到高烧三十九度五还一直不退烧,头晕、恶心、冷汗一身且夜不能寐。去医院抽血拍片,检查结果是感冒拖成了肺炎。需要先挂三天吊瓶,每次四瓶;第一次挂完已近半夜十二点,王昭武回家躺下后药物刺激肠胃的反应开始了:浑身冷汗,恶心又吐不出什么东西。频繁的腹泻,心慌且有点幻觉,他想是不是用了一片退烧的“安乃近”片所致。一夜难受不说,早上起来还要搬家到新买的小房子里,都说搬家脱层皮,从上午七点多开始到晚上十点多结束。忙了一天还没去挂水。深夜十一点他打出租车挂第二次吊针,去了医生很生气,说让你中午来你拖到半夜?他说没办法忙着搬家耽误了。医生很意外的说“肺炎不在家卧床休息,怎么还在搬家?”这时,王昭武不由的想起母亲王玉香之前曾说过的一句话“事没碰到谁身上,谁不知道其中的难处⋯⋯” 因为药物没接上前一天的,还是同样的高烧体温,又只能用“安乃近”片退烧。一样的痛苦又重复一夜。什么也吃不进口,肠胃被药物刺激的不能接受任何食物,也包括水果在内。第三天中午一点多准时挂针,正常时间内输液室人员爆满。继续接受痛苦的药物反应⋯⋯生病时,王昭武走在大街上看着周围健康的人他心生羡慕,心想要是自已现在的身体像他们一样健康着该有多好;就是在餐桌上,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他也很羡慕。他想起初中时自己抄过的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那句话"人在生病时才能想起健康的快乐",还真的是那么回事。能把感冒熬成肺炎,也是他觉得三十五六岁的大小伙身体体质应该不差,可以承受更多,于是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也为了处理好家庭的一切琐事,他选择继续扛着向前走。从有了孩子之后,作为人之父母,当生活中碰到了些许困难和委屈,他有时会觉得自己过得挺委屈的,但是想想自己的父母,父母养育了他们几个孩子,那个过程会有更多的艰难和不容易。和父母过去吃过的苦相比,自己今天的生活已经算好多了。

  而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尧山村的那一头,听说儿子在上海生病了,母亲王玉香打电话过来说过年前,不用他和老丈人丈母娘亲自送儿子回来,父亲王发录会提前一天到市区他哥哥王昭文家里来,到时候接儿子回家。王昭文也打过来电话让弟弟不用操心了,侄子王近东上大学放了寒假在家没事也能接王远东,另外他明天会去站台上接到孩子并开车把他送到老家,老丈人和丈母娘也劝他不要抱病回去,他们在路上照顾得了孩子。原来提及儿子回家还一团愁云的王昭武,此刻心里感到很温暖。之前他一直发怵于自己身体如此状况,而且老婆张美慧单位年底假也不好请,儿子该如何送回老家。还有最关键的人,儿子王远东也主动告诉爸爸王昭武,说让他不要带病乘火车送他回家,说火车会晃得他头晕脑胀,他自己已经允许爷爷或伯伯去车站接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