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调研点介绍
(一)关圣宫
关圣宫也叫关帝庙,顾名思义,馆内敬奉、祭祀的是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关羽。《三国演义》中,关羽位居“五虎上将”之首,却不幸在襄樊之战中遭到曹操和孙权夹攻,兵败被俘,为孙权所杀。关羽死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称他为“关公”,后世多个朝代根据统治需要,不断对他的忠义勇武形象加以褒奖加封,到了清代顺治年间,更奉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尊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而在香港、广东一带,关羽还被尊奉为“财神”,台湾信徒甚至称其为“恩主”,当作救世主祭拜。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关公也被普遍尊奉,华侨中奉关羽为“财神”者很多。因此,由于地方生活、民俗的不同,关公的形象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目前国内的北京关帝庙、河北承德皇家关帝庙、江苏邳州土山关帝庙等比较出名。至于昆明周边,至今也还保留着宜良小街关圣宫、草铺关圣宫、晋宁六街关圣宫、安宁八街镇兴街关圣宫以及大渔关圣宫、横冲关圣宫、缪家营关圣宫、可乐关圣宫、吴家营关圣宫等大大小小的祭祀点。关圣宫整体建筑一般由门楼、主殿、配殿、厢房和天井组成,由于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同,关圣宫的规模有大有小。
横冲社区的关圣宫整体建筑为坐北朝南,四合院式,木质、红土结构。后经翻修,主殿为砖瓦结构。北面为主殿,祀奉关圣帝君,南端有门楼,东西为厢房,厢房为两层木构建筑,主殿后为侧殿。听相关人员介绍,关圣宫之前是村里红白大事办理,聚集吃饭的地方,在东西两侧的厢房内还依稀可以看见破碎的瓷碗和腐烂的纸箱,还有些许炊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关圣宫已不似曾经人来人往,常年上锁。除了主殿依旧供奉着关帝圣君外,东西两侧厢房内杂乱无章,瓦沟、院落和建筑残骸里长满野草,木质楼梯经风雨侵蚀早已腐坏……总体来看,目前的关圣宫给人一种破败、凄凉之感,若非村里人带领,很难想象这里是供奉关公之地。但庆幸的是,虽然冷清破败,但木质、红泥、灰瓦,四合院式的老屋建筑整体风貌尚有保存。
(二)土林
土林是第四系湖相、河流相的粘土、砂、砾石的松散堆积物,在干燥气候环境中,受季节性雨水的淋蚀、冲刷而成。这类堆积物产状平缓,在地表流水的侵蚀下, 被切割得千沟万壑。在某些层位中,由于铁质胶结物富集,风化后形成质地坚硬的铁帽,使其下部的粘土及砂砾层得到保护,雨水的淋蚀力减弱,从而形成如塔如柱的土林,尤如古城堡的遗迹,拟人拟物的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土林一般分布于湖相沉积的小盆地,以云南元谋盆地的班果、歪堡中的最为典型,此外,云南江川和南涧、 四川西昌、甘肃天水也有分布。土林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五个条件:第一,土林的组成物质成分——半胶结及成岩度较高的砂砾石层是形成土林的内在原因之一;第二,新构造运动不仅提供流水侵蚀的势能,同时也控制了土林的发育走向;第三,铁质风化壳和铁质胶结砂砾层对土林进行多层保护;第四,气候的干燥与降雨量少是土林发育的重要条件;第五,生态恶化加速了土林的发展。
横冲的土林规模较小,其典型度、优美度、奇特度、分布面积和密集程度等与国内外知名景区元谋土林都是不可比拟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横冲土林失去了发展旅游的价值。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势,吸引特定游客,并通过创意手法扩宽土林资源的利用价值,使其“旅游化”。
(三)横冲水库
横冲水库始建于1957年,位于横冲村南部,正常库容为656万立方米,集雨面积为26平方千米,海拔为2023.35米,以农业灌溉、防洪为主要用途。水库周边是一个废弃的高尔夫球场,现已长满青草,四周群山环绕,微风拂面,天气的燥热瞬间减半,加上夏季绿油油的青草迎面而来,让人瞬间放松,是露营、拍照、遛娃、放疯、户外休闲活动的好地方。在调研过程中,有许多喜爱垂钓、露营的游客带着家人、朋友和宠物,自发到水库周边进行野炊、钓鱼等休闲活动。听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横冲村不收取任何进入费,只对车辆收取20元,用于环境维护。由于旅游活动的产生是游客自发形成的,并不是乡村进行规划、开发、宣传后慢慢形成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以下问题:
1、环境卫生管理问题。虽然网络上对横冲水库的推崇度较高,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水库周边由于露营活动的开展,各种垃圾众多,不仅影响旅游者的体验过程,还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维护管理难度大;
2、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首先,从横冲村步行到横冲水库的道路多为泥路,还有部分陡峭的山坡,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不便;其次,由于水库外部没有统一的停车场,一些露营车辆长驱直入,开到了露营草坪上,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也不利于旅游休闲活动的开展;最后,垃圾没有统一的回收地点,造成乱丢乱倒、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3、策划规划问题。整个水库周边的大片空地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上述的环境卫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其实都归咎于在旅游活动开展的前期,社区缺乏合理的策划与规划,以至于无法控制后期的发展。
二、基于旅游角度的相关思考
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横冲社区的乡村旅游处于前期的探索阶段。主要有以下特点:只有少量的“多中心型”游客或“探险者”;少有或没有旅游基础设施;只有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因此,在全面面向市场之前,要做好前期的策划规划战略,避免后期无序发展导致昙花一现、资源破坏的后果。在策划规划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乡村老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虽然目前横冲社区里的建筑大多西式小洋楼,但还保留着包括关圣宫在内的为数不多的老式建筑,有的住人,有的另做他用(圈养家禽),还有的已经荒废闲置。与其他著名的传统民居相比,这些建筑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它们只是代代相传的普通人家的住宅,但是,它们记录着历史,展示着文化,载托着灵魂,是“乡村性”的典型代表。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对这些老式房屋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旅游发展的功能,赋予时代内涵。如“老屋+书屋”模式,通过修缮,赋予创意,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乡村特色书屋;“老屋+民宿”模式,融合地方文化,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在乡村开门迎客;还有“老屋+会客厅”“老屋+非遗馆”等多种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乡村老屋的创新利用,让文化延续,让人们记住乡愁,以此做好富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二)乡村现有资源的功能拓展
横冲村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有林地、草地、水库、土林等自然资源。在旅游发展中,应以“跳出资源看资源”的思想,结合市场需求分析、头脑风暴、联想想象等方式思考资源的多种功能,探索旅游发展的多重方式。同时,应充分挖掘社区的文化资源,在对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创意移植,形成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业态。
(三)乡村整体风貌的提升改造
结合乡村特有的山、水、花、树、文化等,以艺术的手法展示出来,糅合在乡村风貌的改善中。如形态不一、各具特色的农民墙画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用景观小品、休憩设施、花草绿植等替代原本较为死板的水泥、红砖,让街景成为风景。还可以将废旧物再利用,将废弃轮胎做成花坛,报废拖拉机改成房车,饮料瓶盆栽组成花卉长廊……总之,充分提取乡村生活生产元素,如马槽、镰刀、摘梨工具等,将其组合成微景观或“旅游化”,美化乡村,提升资源的价值。
(四)基础设施的完善
在乡村道路、垃圾处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