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二检常自省


  概述

  不论是常人还是修身明德实践者,都应该高度重视清理阴土,将自己的信德信仪培养和确立起来。应当做到逢事检点,就像老子所说的“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把信德的确立真正地全面地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当中、点点滴滴的生存环境当中,避免随波逐流而在自己的身心中造成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之害。

  一、“慈”的内涵和分类

  1、“慈”的内涵:

  “慈” 是仁德的四个元素——慈、爱、孝、悌之一,上爱下曰慈,长辈爱晚辈,上级爱下级,就称之为“慈” 。

  2、“慈”的分类:

  慈,实际上分为天慈、圣慈、国慈、长慈、幼慈几大类。 天慈,是指道和德以无为而治天下的一种慈爱,没有分别,这个“爱”字没办法给她确定,这个“慈”字也没有办法给她确定,无法给她定位,因为她比这个慈和爱都要广博、深刻。 圣慈,就是古往今来众多的圣贤以慈爱来教化天下。国慈,就是国家以慈爱治天下。对于国家,古人是要求国家能够以慈爱治天下。在古代对一个国君的要求,首先就要求国君自己“修之身,其德乃真” , 然后才能够主领天下,用慈爱来治理天下。黄帝时代就是这样。

  长(zhǎng)慈,是指父慈和母慈,即父亲和母亲的慈爱。 孝慈,是下对长(zhǎng)的慈爱。

  二、简析智德之检

  1、“检”的丰富内涵:

  “检”,是智德中的第三大元素,也是对廉洁荣耻贯彻执行的评估检验。“检”,是依道法而检,依“德一”标准而査,依起心动念的言行和举止而校。检验心身与天阳智德的差距所在,从而校准同频共振的频率。“检”,是法度检式,制度规矩,约束节制,考査察验,査阅挑选,收拾整理,校正跟进,也是一种品行节操。

  “检”,是修身求真、内证外验、治理心身、兴办事业的瑰宝。持之以恒地运用好智德之“检”这个元素,检于心智与肾智本身,检于信德、检于礼德、检于义德、检于仁德的修持贯彻执行状态,善用检之宝,恒用检之宝,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无限延伸提高的机遇。

  2、“检”的方式和标准以及分类

  “检”,包括自检、互检、上临检、下督检、身内检、身外检六种方式。其中,自检、互检、上临检、下督检,主要应用在普遍的做人治事当中;身内检与身外检,重点应用在修身明德实践当中。

  检,在内圣外王修身当中,有六条必须恪守的规范性量化标准,同样是要以自检自律为根本,分别称之为规检、矩检、仪检、行检、名检、漏检。

  依据检的性质,又可以分为检查、查看、査考、査核,检讨、绳检、检饬、检会等不同类型。

  3、逢事检点,有助于培育信土:

  信德以意识而显,人们的每一次起心动念之间都会有信的能量流动,因此养成逢事检点的习惯,对于信土的培育非常重要。但是能够掌握这一方法的人并不是很多,能够掌握黄老文化中的省己迁善和悔过迁善诀窍的人就更稀少了。由于在言行之间不脱离逢事必检的人不多,所以整个社会对于信德信仪的校正始终都很缓慢。

  三、以正信的态度,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

  1、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每天一睁眼,哪怕只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去感谢、感恩生命的一切、体内的一切,去赞美体内的生命吗?我们能够在每天早上清醒的瞬间,就建立一种正信的态度,在即将到来的这一天当中,全心全意以感恩、赞美、忏悔的心态,来接纳、欢迎我们所要遇到的快乐或者烦恼吗?如果我们始终守住了这个“ 一”,守住了这个信,守着“ |”这个垂直的能量轴如如不动,那么这一天就是成功的,信德也就慢慢地得到了培养。其实这里面就是体现了一个能量守恒的法则,我们守住的就是正能量。

  2、自检反省的楷模--宋代的赵康靖将道德培养具体化

  赵康靖用黑白两色的豆子作为每天自检结果的工具,发现自己心念意识和言行之善,就在瓶子里放一颗白豆子;自检到心念意识与言行之恶,便在瓶子里放一颗黑豆子。每天严格地进行自检,还配合写日记来进行自我分析,坚持三年下来,瓶子里的黑豆子变得越来越少,白豆子变得越来越多。这说明从点滴处做起,改正不足并不难,难就难在能够坚持不懈地做到逢事必检。而持恒精神不足,难以坚持,浅尝即止,实际上也是信德不足的结果,所以就更加凸显了信德确立的不易,使一般性的信念转向忠信的过程显得非常艰苦。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信德重要性的认识,将其提高到关乎性命安危,关系到能否正确完成生命进程的高度上来加以重视。

  3、曾国藩记日记,把 “细”字做到家:

  儒家的一些著名学者都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自我约束,像曾国藩就有记日记的习惯,他运用儒家的幾学观,把一个“细”字做到家,最终成为了一个成功者。

  4、修身明德者,要找到守住信德的路径和方法:

  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修身明德者,在确立信德方面找到一条能够让自己守住信德的路径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成功的保障。我们不能把自己搞得意识浑浊不清、辨识不明,更不能够每天都在给自己设置意识的障碍,使自己的信德风雨飘摇,难以坚持。信德信仪的修持实践一旦坚持不下去,整个修身的大厦,包括学习、工作以及人生全部都会崩塌。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加深对信德重要性的认识,把它提高到极高的位置来认识,提高到关乎性命安危、关乎如何完成我们的生命进程的高度来认同、认知,自觉地去修信德,建立信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