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珉:电子政务的兴起、发展与建议(三)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结构及应用模式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结构

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结构和具体规划,2002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曾培炎曾经指示要加快建设政务内网和外网平台,以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数据库,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金关、金税、金财、金卡、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等十二个业务系统;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初步形成我国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这一表述基本勾勒了我国要初步形成的电子政务基本结构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网络结构上,要建成三网为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三网即:政府机关内部各局域网有条件互联的办公业务网,或称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实现区域性政府信息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或称政务外网、政务公网;以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通过各自的网络平台实现政府横向、纵向之间的有机互联,为大范围通畅的政府信息传递奠定基础。

第二,要依托互联网建立起统一的政府窗口,形成政府的公共信息网。即以中央门户网站为基本单元的面对公众的服务窗口;中央各职能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站,要与中央门户网站建立链接,并逐步形成具有一致的服务内容、服务规则和统一信息标准的有机整体。中央门户网站不仅要有单向的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而且要建设成具有广泛的互动项目、深入的互动内容的政府信息采集和对政府实施民主监督的宽口径通道。

第三,在信息资源结构上,以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自然资源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共享资源库为核心,整合信息资源,形成政府信息资源或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分共享的格局。按由内到外的网络层次,按照各级政府的信息需要和保密、安全要求,分别构建中央与地方多层次的政府办公信息资源库。

第四,在业务系统结构上,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金关、金税、金财、金卡、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等十二个业务系统的建设,使政府的管理职能实现信息化、网络化,通过实现电子政务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具有直接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服务的机构,建设一站式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五,建设相关的法规体系结构。第一个层次,是要制定规范信息利用中政府与社会公众关系的法律,政府信息公开法档案法等;同时要制定好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保护著作权的法律法规、保障政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第二个层次,是促进和规范政府机构之间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法律法规,如政府信息交流、电子文件工作、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第三个层次,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公平使用、安全保护、合理运行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因特网保护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电信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电子签名与认证法等。

第六,在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结构上,包括有: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体系,即国家保障电子政务活动安全的基本目标和策略。安全目标如可用性目标、完整性目标、保密性目标、可记录性目标、保障性目标等。安全策略如国家主导、社会参与,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等级保护、保障发展等。再者是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具体又分为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安全标准、安全服务、安全技术产品和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

第七,在电子政务的标准管理结构上,要形成多个层次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是数据层的标准,包括信息整个生命周期及管理的信息元数据准,包括保障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利用等各环节中信息统一、一致的标准,如政府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信息标注标准、公文格式标准等。其次,是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安全维护的相关标准,如信息系统标准与规范,包括系统设计、验收、实施、评测标准规范、网络管理标准、政府采用软件硬件的标准、通讯标准、设备管理、维护与安全管理标准等。第三,是政府信息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管理问题的相关标准,如信息的归档标准、信息的鉴定标准、信息的保管标准等。第四,是政府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式的标准,对具有共性的政府工作流程和模式,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予以规定,如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文档管理、公文处理等功能需求、模块设计要求、开发工具等标准。第五,是政府统一服务的标准,既包括在政府内部的,也包括政府对社会的。

(二)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内容十分广泛,从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看,其基本模式可以根据其实施对象和应用范畴划分为三种: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Government to Citizen)。

第一,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应用于四种不同工作关系的政府机关:隶属关系,业务指导关系,平行关系,不相隶属关系。由此可见,G2G应用于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该种应用模式是以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政务系统为节点,通过网络联系建立起来的,由政府之间信息收集与报告、决策指挥、信息共享、职能协作、统一服务、管理监控等一系列工作系统组成的应用模式。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下述内容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2电子公文系统;3信息统计系统;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5电子司法档案系统;6政府突发事件与危机应急指挥系统;7监管与业绩评价系统;8统一服务系统。

第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等,精简管理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包括下述主要内容1电子采购与招标;2电子税务;3电子证照办理;4信息咨询服务;5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第三,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Government to Citizen。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内容包括1教育培训服务;2就业服务;3电子医疗服务;4社会保险网络服务;5公民信息服务;6交通管理服务;7公民电子税务;8电子证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