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六字吐纳十四式导引术


 逍遥游六字吐纳十四式导引术

 

中条山客 编辑整理

 

先天派的主修方法偏静,以恬淡虚无为旨,大道本如是也。但读者朋友中有好动者,笃信生命在于运动,更愿意以动法养生,故即日起介绍一下道家先天派入门级功法的其它辅助方法,以供参考。

此乃道家养生导引术,以外部动作导引气血,以六字真诀调和脏腑;精神放松,思维净虑,将意识压下,大脑亦得到颐养;调息之法匀细深长,肺活量逐渐加大,使代谢旺盛、气血畅通;第三式的逆腹式呼吸(其余架式均为自然呼吸)可以改善腹腔气血循环,调整三焦,使真气沉凝丹田。每日清晨对太阳练习,可收延年益寿之功效。

六字诀养生法源远流长。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先天派的六字真诀

嘘肝醒木呵心火, 呼脾呬肺口轻撮,吹固肾水嘻三焦, 耳内闻声祛沉疴。

注解:耳内闻声,即喉舌如正常发音般运动,但声带不振动。

练法解说:调身法:昼对日,夜朝月,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含胸拔背,虚灵顶劲,虚腋松腕,沉肩坠肘,松腰虚胯,面带微笑,舌通天桥,全身放松。

调息法:匀细深长。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内缩,呼气时自然放松。

调心法:踏地阴、顶天阳,以一念代万念,心神集中于功式,意念不要过强过重,若有若无为妙。

第一式  鸿蒙初判

如上做调身、调息、调心,进入状态后,以膝关节为轴枢,身体上下振动,时间约1分钟。记住是振动不是颤抖。振动时两手臂在体侧自然晃动,不必管他。

此式可使全身气血畅通,令清气上升、浊气下沉。

第二式  运使太极

吸气,两手与小腹前相对,掌心相向;

呼气,自肩关节蠕动到指尖;

吸气,两手合气如抱球;

呼气,将两手中气球内收,按入下丹田;

两手相叠捂于腹部丹田处,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女子相反),两手劳宫穴与丹田在同一直线上;

意念丹田中有一太极图,左手按右、下、左、上方向旋转,右手相反,带动太极图逆时针(女子反方向)旋转三十六圈。

左手旋转时贴于腹部摩擦,右手则摩擦左手,腹部温度随之上升,腹内温暄,十分舒适。此式以外导内,可以在丹田内聚积真气。

第三式  两仪相济

仍将两手相叠捂于腹部丹田处,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女子相反),两手劳宫穴与丹田在同一直线上。

双目轻闭,内视小腹丹田;

逆腹式呼吸,两耳听呼吸之声,息息通达丹田。

此式乃用双手护住气机,配合逆腹式呼吸,令阴阳二气在丹田中混凝为一。

练习时间3~5分钟。

第四式  日月共照

睁开眼睛,两臂向两侧平举,手心朝上。

意念左手心有一轮红日,右手中有一盘满月,从头部开始,逐段向下,左手心发出的红光和右手心发出的白光依次照亮身体的各个部位。身体如同透明的,要把所照部位的内外一起照亮、照透。有疾病的地方多照一会儿。

双手于额前相合,但不要接触,保留一个小缝隙;手心中的日月合在一起,变成一个七彩光球,如乒乓球般大小;

两手翻转向内,按向前额,但不要接触上,同时七彩光球被按入天目;

两手自然于体前下落至小腹,手心朝自己,体内光球随之落入丹田。

两手如第三式般按于丹田,双目轻闭,内视丹田小球,静养1分钟。

第五式  列子御风

睁开眼睛,两臂在体侧前后甩手,两手交替前后或同时前后均可,两脚如踩水般在原地踏步。时间1-3分钟。

第六式  鲲鹏振翅

配合蹲起,双手臂模仿鸟类翅膀做飞翔运动:十指张开伸直,下蹲时两臂上扬,指尖上挑;起立时两臂如翅膀下拍,指尖下扇。

根据体力,做10-55次。

第七式  潜龙炼形

两手叉腰,做如下运动:

左右晃腰各36次;

左右转头各12次;

下巴向前、下、后划立圆,做12次;

脊柱做蛹动,如虫子蠕动般,先尾椎向前,然后腰椎、胸椎、颈椎依次向前,下巴再划个立圆,如此算一次,共做24次。

第八式  嘘肝醒木

双手掌相叠按于肝部,左外右内(女性相反);

吸气,默念:虚补实泻

呼气,瞪眼,读;两手护住肝部不动,意念肝区清亮,青光耀眼。

如此一吸一呼算1次,共做24次。

第九式  呵心降火

吸气,两臂从体侧平举至与肩平,手心向下,意念心脏红光耀眼;

呼气,两手翻掌向上,上臂不动,两手划弧至额前,此时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但不接触),下按至膻中;

吸气,握拳,中指尖扣压手心劳宫穴,默念:火降劳宫

呼气,读,双拳向下导引顺气至关元穴。

如此算一次,做14次。

第十式  呼脾运土

吸气,双手臂向两侧平伸,立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外;

呼气,双手向两侧用力外撑,默念:中宫通泰

吸气,左手向上托,手心朝天,指尖向后;右手向下按,手心朝地,指尖朝前;

呼气,读,意念脾脏黄光耀眼,照亮肠胃。

再一次呼吸,两手自然放下。

再做一遍,第二次呼吸时改为右手上托,左手下按。

如此算一次,共做10次。

十一式  呬肺定金

吸气,双手从体侧收至胸前合掌,指尖朝上,默念:洗燥润虚

呼气,读,两手分开,手心朝自己,按到左右两乳上,意念肺部清亮,白光耀眼。

如此一吸一呼算1次,共做36次。

十二式  吹肾安水

以左手外劳宫贴命门,右手内劳宫贴肚脐,双目轻闭,内视命门。

吸气,默念阴平阳秘,呼气,读,意念两肾清亮,黑光耀眼。

两手交换位置再做一遍。如此一吸一呼算1次,共做36次。

十三式  嘻理三焦

双手合什于胸前,双眼迷成一缝,微低头观看手指上虚衍的光,时间约1分钟。天长日久,可能真正看到指尖的气场,或者把手指看成一片,都是正常现象。接着,双手自然垂下,放松置于腹股沟处,手心向上,手指自然弯曲。

吸气,默念活经通络,意念双手十指尖皆伸出气柱,连接在一起;

呼气,读,意念从胸腔到腹腔自上而下变得清亮,和刚才手指上虚衍的光同样颜色的光芒耀眼,照亮整个腹部。

如此一吸一呼算1次,共做15次。

注:高血压患者于此时后加练降压法五至十分钟,效果很好:全身放松静立,闭目内视涌泉穴,吸气放松,呼气时意念两足伸入地下无穷深处。

十四式  返朴归真

双手如第三式般按于腹部,闭目内视丹田,耳听呼吸出入毛孔,时间约1分钟。

接着做如下收功动作:

意念将全身真气收归丹田,深呼吸三次,心中默念恢复常态

睁开眼睛,将双手搓热、搓烫;

用手上下擦脸若干次,如洗脸般,然后用手指按摩内外眼角、两眉端、鼻翼侧;

用手指从前至后梳头若干次;

摩搓双耳至发热或发烫;

鸣天鼓(用手指敲击耳后隆起处)24次;

按摩后腰至发热或发烫;

上下叩齿36次,用口中津液漱口,然后缓缓吞咽;

拍打头部及全身各处,每个部分若干下;

活动全身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

 

【附】修炼方法

 

  1.预备式: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首先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两膝放松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平目而视,自然呼吸,逐步进入微微绵绵状态,大脑入静。

  2.呼吸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自然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放松。练习时先吐后纳,以念字为吐,呼气尽;呼气时,开口读字。并用提肛收腹缩肾(外生殖器)之力压出各脏腑之浊气。初练时,为了调整口型,可大声读出。待口型熟练能调动内气时,则呼气读字诀,吐气微微,不使耳闻,将该经络中浊气全部吐尽,则口唇轻闭,舌抵上腭,用鼻吸入清新空气。吸气尽可能用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气读字,每个字连做6次。做一次调息。

  练六字诀功,吐气时任其自然,足踵不着意。只用吐浊纳清调整气机,通任督二脉,是为小周天运行法,也叫吐纳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吐字时以意领气,循经络通道渗透濡润,使精气遍布全身,是大周天运行法,此功法较难,但收效甚宏。

  “嘘、呵、呼、吹、嘻”六字与五脏存在着联属关系,吸气时默念六字音则为补; 全身放松并适当延长呼气,同时默念六字音则为泻。  

  各字的发音练习法:

  嘘字:(1)发音(xu)音需。(2)动作:用两手叠放于小腹,内外劳宫相对,劳宫穴对下丹田两眼用力睁大,并内视肝脏,开始呼气读“嘘”字,呼气尽,再自然吸气,共“嘘”6次为一遍。(3)调息:做完一遍后进行——调息,其动作是:两臂从两侧前方自然提起,手背朝上,肩自然下垂。肩、肘、腕关节放松。两手高不过肩,然后臂外旋,翻掌使手心朝上。两臂向前面划弧,合拢指尖相对而不接触,手心向下,徐徐向膻中穴、下丹田顺气。(4)意念:以意领气,肝经之脉气始于足大趾之大敦穴,沿足背上行,会于肝,络于胆,过横膈,注于肺,布胸胁,上连脑,与督脉会于颠顶。

  呵字:(1)发音:(ke)音科。(2)动作:两臂自然抬起,手心朝下,沉肩坠肘,各关节放松并按“嘘”字功调息,动作徐徐向膻中、下丹田顺气,两手下落的同时开始呼气,并读“呵”字,呼气尽再吸气。稍休息,再做第二次动作,共“呵”6次为一遍。(3)意念:以意领气,由脾经的隐白穴上行入腹,会于脾,络于胃,贯横膈,挟食管,系舌根,散舌下;其胃部支脉,贯膈注心,横出腋下,沿臂内侧后缘,经少海穴,达小指端少冲穴。

  呼字:(1)发音:hu音乎。(2)动作:随吸气之势,将两手从下丹田上提,手心向上,右手继续上提至瞳中穴,两手内旋掌心翻下,右手继续翻转,向外上方托起,同时左手按下;右手上托前额前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旁,呼气尽。随即右手外旋使手心朝面部,从面前徐徐落下,同时左手外旋使手心朝身体一侧,沿胸腹上举,两手在胸前重叠,右手在外,左手在里,内外劳宫穴相对,然后左手上托,右手下按,做第二次呼气并读“呼”字,共“呼”6次为一遍。(3)意念:以意顺气,脾经之脉气起于隐白,沿大腿内侧上行入腹,达于脾,络于胃,抵肋间大包穴。四字:(1)发音:si音四。(2气功园地字诀功动作:十指相对,掌心朝上,由腹前上提成托球状,至腹中处两手翻转,掌心向外向前,同时向左右展臂推掌如鸟之张翼,展臂推掌的同时开始呼气、并读四字,呼气尽,两臂随呼气之势从两侧自然下落,稍休息,然后再提起,重复第二动作,共“ 76次为一遍。(3)意念:以意领气,使肝经之脉气从大敦穴上行至胸会于肺经,络大肠,再上行入肺,出中府,入腋下,行上臂内侧,下肘中,走寸口,出拇指内侧少商穴。随吸气之势,引天阳至二趾端之厉兑穴。

  吹字:(1)发音:chui音吹。(2)动作:随呼气之势,由肾穴上提,经肾经之俞府,指尖朝下,两手提至胸前,随即向前画弧,撑圆,两手指尖相对,在腹前成抱球状,呼气时读“吹”字,同时屈膝下蹲,抱球下落,身体尽力保持正直,膝关节之垂线不超过足尖,提肛缩肾,小腹尽力后收,臀部上提,年轻者宜抱膝,年老体弱者抱至小腹呼至气尽,即可达吹气之势而起立吸气尽,身体立直如预备式,稍休息,做第二次呼气,共“吹”6次为 一遍。(3)意念:以意领气,使肾经之脉气,由涌泉穴出内踝前,循踝骨的后方下引入足根部,再沿大腿内侧上引,贯脊柱入肾脏、经膀胱,其肾脏向上过肝,贯膈,入肺中,沿喉上引挟舌根;另一支从肺输出,联络心脏,流注肠中,与任脉、心包经脉相接,经天地穴天泉,过肘中,入劳宫至中指尖中冲穴。

  嘻字:(1)发音:xi音西。(2)动作:随吸气之势,两臂从腹前上提,手心朝上,指尖相对,直至手到膻中穴,然后两手内旋翻掌,掌心向外,吸气尽,呼气时读“嘻”字,两手心向上托,直至头部前方,呼气尽,随即两手内旋使掌心向内部,指尖向上,两手自然下垂经过胆经的日月穴,由身体两侧引少阳之气下至第四趾端之足窍阴穴,按上述要领共“嘻 ”6次为一遍。(3)意念:以意领气,从第四足趾的足窍阳穴,经血墟、外血、环跳等穴,入三焦,上引经缺盆、肩井、肩 等穴,走手背到第四指关冲穴。

  注意事项:

  1.发声和口型按汉语拼音发音即可,六字中除四字发音为去声外,其余五字为平声。

  2.练习时要按要求做,最好有专家指导为宜,就不会出偏差。对读字、口型呼吸、动作、意念,一步步进行操练,循序渐进,顺其自然,不必故意用力。

  3.六字诀功可灵活运用,即可按序练六字,又可有针对性地只练一个或两个字。既可长期坚持六字练习,又可按季节学练某字,同时还可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某种疾病患之虚实的需要进行补泻。

  4.应注意采用顺腹式呼吸和以意顺气。顺腹式呼吸要求小腹有起伏。

   5.适应范围:适用于肝炎、心脏病、肾结石、高血压、低血压、胃肠炎、气管炎、神经衰弱、遗精、月经失调、青光眼等多种疾病。  

  四季与养生六字诀

  此法是把六字按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进行练习,如夏季热,身热烦躁,头晕脑胀,头痛不适时,即可以缓缓呼气放松全身,同时默念“呵”字,念“呵”6次,再念“嘻 ”6次,不适症状往往消失或减轻。其歌诀为:

春嘘明目木托肝,夏日呵心火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唯雪坎中安,嘻里三焦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勿出声闻耳内,方知功效胜灵丹。

 

2023106日星期五,陕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