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和水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


 太一和水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

——竹简《太一生水》解读

 

中条山客

 

1993年初秋,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荆门市沙洋县郭店村抢救性清理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发掘出的一批宝贵的竹简,其中比较完整的一篇就是《太一生水》。感谢考古工作者的辛苦努力,让我们得以了解华夏祖先对宇宙自然生成的思考与智慧,知道宇宙的本源,太一和水先于天地而存在,强调了水在万物中的重要作用。

郭店一号楚墓随葬器物非常丰富,有礼器、乐器、车马器、生活用器,丧葬器、料器、竹简等,根据墓中陪葬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战国中晚期,其身份为上士。

随葬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八百余枚竹简,这批宝物公布后立即引起轰动。郭店楚简经过专家们长达五年的艰辛整理,确定郭店楚简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语丛四》、《说之道》;儒家典籍为十二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等。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太一生水》篇共存简14枚,竹简两端平齐,简长26.5厘米,两道编线,其间距10.8厘米。篇末有篇号,作墨块;篇中有句读号,作短横;有重文、合文号,均作两短横。

《太一生水》中“太一”是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太一先生成水,水反过来反辅太一,而后生成天地、神明(神灵,外星人?)、阴阳、四时,太一和水先于天地而存在,强调了水在万物中的重要作用。这篇文章也折射出几千年前华夏祖先对宇宙自然生成的思考与智慧。

【原文】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侌昜;侌昜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辅也,是以成仓然;仓然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仓然之所生也;仓然者,四时者,侌昜之所生;侌昜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於水,行於时,周而或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釐(li xi,读li时意思同,读xi时意同——山客注),侌昜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天道贵弱,雀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强,责於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竝(bing,通假字,与相同——山客注)立,故过其方,不思相於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於东南其上者,有馀於下;不足於下者,有馀於上

【校对】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冷热。冷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冷热之所生也。冷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四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此谓之道化也。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

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卑以柔。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今译】

宇宙混沌状态时期的太一,首先孕育出水。水反过来作用于混沌太一,于是产生了天;天反过来作用于混沌太一,于是产生了大地。天地自身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玄妙难知和简明易懂的规律;神明与规律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阴柔和阳刚的物质本性。阴阳本性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春夏秋冬的景象更替;四季更替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寒凉和温热的感受变化。凉热变化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湿润和干燥的物象征候;湿燥征候反复交流相互作用,成就出生命的年岁和寿命的终止。

因此讲,年年岁岁是湿燥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湿润和干燥是凉热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凉热是四季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四季是阴阳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阴阳是神明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神明者,是天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天地者,是混沌太一变化作用所产生的。

所以说,太一之道本质与和特性似乎深藏于水,变化与作用则全在于时间。太一通过周而复始的相互作用,使自己成为万物之母;通过缺失盈余的损益调节,使自己成为万物发展变化的纲要。这一点,既不能单单为天所能抹杀,也不能单单为地所能决定,更不能为阴、阳所能成就。明智者知道这个道理就叫圣明,也就真正懂得了太一的玄妙之理了。

天道的可贵之处在于珍视柔弱,减损成就者用来补益新生者,征伐于强者,积德于弱者,这才叫天地上下的生成之道。下,是生成万物的土壤,因而称之为大地;上,是变化万象的天之气,因而称之为苍天。

道,以它的实质规律内容而言,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名分和内容。用道的实质规律来处置事物者,必然会依托它的名分和内容,也就能做到事成,而且自身也可久长。圣人的做事方法,也就是依托道的名分和内容,因而能做到功成,而且自身不受伤害。

天地这个名称是对等并列的,因而超过它的范围,是未能思虑周全的。譬如我们这块大陆:天之气不足于西北,它的下面就山土高而强;地之土不足于东南,它的上面就水汽多而盈。不足于上者,下面就有富余;不足于下者,上面就有富余。

【解读】

《太一生水》产生于战国中期中段,是楚国的文献,而《楚帛书》是出自战国中期晚期的楚国文献。两者一脉相承,元气诞生天地后,有了创世神伏羲,而后来的《礼记·礼运》又说:“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很明显这才是太一生水的正确解释,太一分天地后,有了阴阳,有了四时,有了鬼神,而太一化身神明,为太一神。(太一神别名泰一、泰皇太一、东皇太一,是尊贵的天神,因祭祀太一在(楚国的)东方,故称“东皇太一”。屈原创作有《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楚帛书》的主要内容为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其内容丰富庞杂,不仅载录了楚地流传的神话传说和风俗,还包含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方面的思想。

华夏传统医学宝典《灵枢经》中讲:“太一者,水之尊号也。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

 

20231122日星期三,陕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