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在其著作《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複雜共同體》一書中說:
“ 古代的中國,從宗教信仰來說,大約可以有“神祗”和“祖靈兩個信仰方式。神祇信仰部分,淵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畏懼——人類總想取悅自然力量,他們往往會借重巫覡作為媒介。祖靈崇拜部分,則是基於人對自己血緣系統的親密,也有一部分植根於對於死亡的畏懼,於是人類希望死去的親人能保護自己和庇蔭自己。神祗和自然崇拜的部分逐漸發展為陰陽五行的學說,在哲學的領域則發展為道家的自然思想。
在後者,也就是祖靈崇拜的部分,儒家將商周封建體系的血緣組織觀念與祖靈崇拜結合為一,構成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倫理觀念。”
我讀書有限,從對中國文化的形成的認知的深刻性和準確性上講,我對許先生的看法是完全敬佩的。
在我看來,傳統中國人的“信仰”是“天人合一”的,即把對自然神的崇拜與對祖宗的崇拜是融合一體的,這反映在中國人生活中的相關用語之中。
什麼是中國人?“中國人”本質上是一個文化概念,即遵從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者即是“中國人”。它己超越一個純“血統”的概念,這個民族,之所以能綿延數千年,皆因為“因能容納,而成其大;因能調適,而成其久。”
我寫這段小文字的用意,是想告訴我的做企業的友人能深懂中國人的人性—文化性人格,千萬要把企業文化當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加以真心維護,以使自己的事業能大、能久,光宗耀祖,庇蔭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