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肖远飞

湖南人,男,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昆明理工大学讲师,从事经济管理研究。关心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关注国计民生,为富国裕民之梦想不断进行思想探索。欢迎光临www.jcjmjx.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QQ:309135225

员工需要什么样的激励?


    作为企业经营理论来讲,通常会有这样一个假设,认为只要支付给员工基本可以满意的薪酬,那么员工就应该努力工作,并产生另人满意的绩效。但随着员工素质的逐渐提高,和当今人们的就职思想日趋变化,这种假设所产生作用的方向依然存在,但所占的比重正逐渐降低,并有数据表明,薪金待遇在所产生的绩效中所占的比重已不足百分之五十。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激励制度才能让员工满意呢?

1、激励角色:双刃剑

    激励在词义上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就是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内含包括需要、努力和组...

Read more

如何约束经理人员行为?


按经济学原理,别人花自己的钱最心疼,而自己花别人的钱最不心疼。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理人员花的就是别人的钱,即股东的钱,如何使经理人心疼地花股东的钱,即如何有效约束经理人员的行为既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同时,经理人员是企业不同层次的决策者,经理人员的行为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命运,所以,对经理人员行为约束机制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里,基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从个体、组织关系和市场三个层次对经理人员行为约束机制展开分析。并认为,三个层次的约束机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约束经理人员行为的制度结构,这个制度结构实质上是各相关利益者博...

Read more

正确理解凯恩斯与中国的出路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要进行重新选择路径的十字路口,这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所依靠的动力是否能够持续值得思考。本人认为,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持续增长所依靠的是凯恩斯的处方,但是这个处方不对症的,必须正确理解凯恩斯的处方,正确把脉中国经济的病原,寻找到治理根本问题的方子。
 
一、正确理解凯恩斯
 
正确理解凯恩斯,需要注意一下要点。第一、凯恩斯的处方就是两味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使用原则是:逆经济风向配合使用。第二、凯恩斯的处方来自于大萧条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大萧条给美国经济带来重伤,罗斯福在实践中摸索出上述处方,...

Read more

一代英雄——卡扎菲


卡扎菲走了,走的悲壮!走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他认为的利比亚人民的尊严,走了,他是一个明知不敌,也敢于亮剑的英雄!是宁肯倒下,也不肯屈服的英雄!

根据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实去评价一个人是危险的,但如果不以各方的报道、资讯做基本判断,恐怕从古至今也难得出一个结论。从这一点上说,从卡扎菲所做的基本事实上说,把卡扎菲视作英雄并不为过。

 

卡扎菲是为了民族利益抗争的英雄。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石油资产收归国有,这种行为必然触及外国瓜分者的利益,这次西方国家的侵略,也是想更多地攫取利比亚的石油,而卡扎菲是阻挠他们实现利益的绊脚石,自然卡扎菲自然成了打击...

Read more

“西医经济学”和“中医经济学”


自上而下(西医)经济学与自下而上经济学(中医)的比较

 

西医依据科学实验手段,中医凭靠经验观察结果;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望闻问切、系统治理;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用药要求量化,中医下药只求大概。西医是科学、中医非科学;西医与中医既矛盾又互补,有互相融合的趋势。以上大概是对中、西医对比的简要总结。针对身心世界健康的医学界这两种不同的范式,实际上在针对经济系统健康的经济学界同样存在,不妨称之为“西医经济学”和“中医经济学”。

一、自上而下的“西医经济学”

通过一套方法、数学透镜看世界。受到工...

Read more

民营企业的真正难题:创业环境


  近年来,接触创新型民营企业(entrepreneur)比较多,也一定程度上体会到在中国创业的难度之高和难题所在。关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学界和业界谈的比较多的是资金问题,关于如何解决这类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论文和政策建议多如牛毛。我本人认为,这种观点没有抓住要害。

   某种意义上来讲,资金问题、缺钱的问题是任何类型企业的共同难题,因为挣钱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具体来讲,企业关注点是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而其目标是要实现两者差异即利润的最大化,不管是成本、收益还是利润都是通过钱来体现的,资金(钱)能够解决成本和收益以及利润中的所有问题。通过资金的投入,企业可以想法降低成...

Read more

中国大学之深刻分析:是什么毁了“大学精神”


新周刊:可怕的大学: 到底有多少人在校园里浪费青春
校园, 大学, 青春

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中国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


          恢复高考33年来,中国共选拔了5438万名大学生。
      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ld...

Read more

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吗?


杜光: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吗?
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吗?

——关于“七确立”、“五绝不”的理论思考之一

杜 光

吴邦国委员长3月10日在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里,提出了七个“确立”和五个“绝不”,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注意。其实,“七确立”和“五绝不”不过是把过去文件报刊上反复宣传的一些概念集中在一起,没有什么可称为创新的东西。它是四项基本原则的细化、具体化,也是中国特色...

Read more

中国的最大危机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逻辑——与张维迎教授磋商


最近看了张维迎教授的“好政策与坏政策”的演讲稿,(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10215/19529378573.shtml)觉得很有意思,联系到他以前的一些观点,很受启发,便借机发挥一下。
 
张维迎认为任何一个政策限制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此外,张教授在很多场合提到的其实是熊彼特的思想:即企业家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实张维迎教授很多的观点是以这个理论为基础的。本人也承认建立在熊彼特创新租金上的经济发展才能持续,而中国当前这种建立在李嘉图租金(比较优势)和张伯伦租金(垄断优势)上的经济增长模式迟...

Read more

中国模式挑战:印度模式


印度模式优于中国模式

  作者:黄亚生

  印度GDP与个人收入增长并不脱节

  在2003年我和我当时在哈佛的印度同事提出“印度能否赶超中国”这一命题时,中国的媒体、学界和政界可以说对印度毫无兴趣。中国人那时对印度的知识还停留在《大篷车》的水平。我记得我多次向中国几个有名的商学院建议它们应该组织学生到印度去交流和访问,要重视这个国家,得到的反应经常是有礼貌的冷淡或者是热情的拒绝。

  但中印发展的讨论这一两年来变成了一个热门题目。我想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印度的经济表现。在金融危机中,印度在经济上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从财政的刺激上讲,印度是非常小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