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危机从2007年夏天爆发至今已有三年之间,金融危机虽然影响深远,但没有升级成第二次“大萧条”,就其原因,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应该说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次危机与大萧条相比,危机前的泡沫更大,资产价格的下跌程度也可相提并论。然而,实体经济的衰退要比大萧条时期缓和的多。就美国情况而言,失业率最高时上升到10%,但在大萧条中,失业率高达25%。比较两次危机,可以清楚辨识的一点区别在于,主导危机救助的政策理念有了显著变化。大萧条时期,在财政政策方面,胡佛政府坚持财政平衡思路;那时货币政策仍受到大萧条之前的反过热和反通胀思路的束缚,犹豫而保守,反复而矛盾。而这次金融危机...
作者文章归档:傅勇

email&msn:fuy214 AT msn.com
如何看待当前和未来经济增速的回落
二季度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降温,这种降温还将延续,并在下半年将形成一个小的调整周期。如何看待这个调整,各界存有分歧。有的学者看得比较悲观,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就此将长期陷入结构问题困扰,经济转型难以成功。个人觉得,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而未受调控的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甚至比一季度有所增强,这意味着,未来经济出现加速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在长期,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远未到日本韩国高增长末期所处阶段,在较长时期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部分领域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显露出过热迹象,经济增速达到11.9%,物价涨幅也略超市场预期。二季度经济增长率比一季度下滑1.6个百分点,6月份...
中国房价能绑架谁?
几天前,到上海浦东干部管理学院上课,在最后留下的将近半个小时里,“高房价绑架银行、政府乃至整个经济”的说法成了讨论时间里的主要话题之一。近日,倪金节的新著《好泡沫还是坏泡沫?——中国经济的出路与重生》(下称《泡沫》一书),再次呼应了这类观点,并给出了系统性的阐述。这本书是由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策划、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金节的第二本书。作为一名年轻的财经评论人士,本书出版表明,金节对财经问题抱有持续的热情,勤于思考,也善于付诸文字。
《泡沫》一书用相当大部的篇幅,观察评论了中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繁荣,对房市...
先富为何没能带动后富?
据报道,国务院要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下半年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中间,大家寄望最多的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预计该方案将给出改善收入分配的具体思路和相关政策。这意味着,最近高层领导和党政要刊在收入分配方面不断升级的指示和讨论,很快将结出政策果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确看到了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实现了先富,但先富带动后富的效应还未成为主流。官方数据显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均在不断加大。而未反映在数据里的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则是拉大收入差距的不容忽视的来源。考虑到这些因素,中国实际的收入差距要比数据所反映的更加严重。
...
“大缓和”能否重来?
19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出现了所谓“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时期,表现为高产出、低通胀,同时产出和通胀的波动幅度明显下降。经济学家曾经相信,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出现了某些变革,更加富有弹性了,从而带来了“大缓和”。这些变革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以信息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崛起,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得产出扩张和物价稳定得以持续。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就是“新经济”这一概念的首创者和鼓吹者。二是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减少了投资和...
中国经济模式的政府治理机制
本专栏的上篇文章指出,从国际比较的视角,中国经济在宏观层面上表现出的诸多失衡,很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经济“成长的烦恼”,很多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在快速发展阶段都出现过类似特征。因而,不应对这些失衡过分悲观。
对中国经济模式担忧和困惑的另一个根源是,在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强势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一点与经济学的基本信念相左。经济学通常认为,市场比政府更有效,政府过多地参与经济是对市场体制的破坏,会降低经济发展的效率。
应该说,如果仅从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来解释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认为随着经济的进一...
中国式失衡:发展的“并发症”还是“不治之症”?
中国式失衡:发展的“并发症”还是“不治之症”?
傅勇/文
面对高速上涨的房价,有些人感到无力承受,也不可理解,甚至有人转而选择去诅咒高房价。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抱有类似态度。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观点,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浪费式的和低效率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这类观点通常指向的是,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是建立在如下一些基础之上的:高投资、高出口、高能耗、高顺差、低消费、低收入增长、低城市化、收入不平衡、地区差距大、金融压抑,或许还有开头提到的高房价。这构成了对中国模式的...
“两房”清算到底清算谁?
在国际博弈中明辨中国核心经济关切
在国际博弈中明辨中国核心经济关切
傅勇/文
自去年匹兹堡峰会确定二十国峰会为世界首要经济论坛以来,G20已经成为各国最主要的博弈平台。在“复苏和新开端”主题下,会议主要讨论了经济可持续与平衡增长、金融部门改革、促进全球贸易增长等议题。
这些方面不仅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也关系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核心国家利益。
在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上,中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旨在增强内需尤其是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全球来说,不平衡总是相互的,有顺差就有逆差,顺差总额等于逆差总额。因而,很难说,中国的不平衡就是原...
加薪潮与世界工厂之忧
加薪潮与世界工厂之忧
傅勇/文
2010年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一年。这一年,不仅2004年以来出现的“用工荒”明显升级,还爆发了一系列的劳资对立事件,一些企业最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工资,并带动了更大企业增加工资。加之各地政府也普遍调高了指导性的最低工资,这些现象被媒体渲染成“加薪潮”,也有人就此预言,外企将被迫迁出中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或将不保。
就我的观察而言,中国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的确已经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加薪和涨工资将是大势所趋;不过,这将是个相当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