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指的是禁行“诡术”
一般认为,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就是无为管理,在营销中也是一样。然而,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已经不可或缺。在信息浪潮中,企业不能满足于“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营销方面必须有所作为。这样一来,如果有管理者要在营销中坚持无为管理,似乎自相矛盾。然而,只要弄清楚什么是无为,无为的是什么,这个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对有人把无为理解成“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不以为然,并对“无为”作了新...
作者文章归档:张华强

“中国式企管”的整合与“中国式管理”的反思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或“中国模式”的特别关注,使得“中国模式”成为国际论坛的一个热门话题。尽管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导者们并没有刻意追求一个骄人的模式,但是实践中确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其中包括企业管理领域的实践。我们不妨把“中国模式”项下的企业管理经验称之为中国式企管,在经济转型中弘扬其中的优势,同时与此前的“中国式管理”区别开来。
中国式企管已有丰富的积淀
无论“中国模式”是否最终确立,30多...
分权治理:贵在承担更多责任
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个两难问题在下放采购权导致管理混乱的“沃尔玛难题”中同样显现。然而,分权中产生的问题并非证明分权不足取;在管理扁平化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况下,放权式的分权难以走回头路。问题在于,当企业通过这种分权为自己“减负”的同时,必须通过公司治理承担更多的责任,无论是在尽到监管责任方面还是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都应当如此。
沃尔玛“变坏”凸显分权软肋
因假冒绿色猪肉被罚269万元,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声誉“一落千丈”并非偶然事件。据统计,今年1到8月,沃尔玛重庆多家分店...
软实力“防伪”:在公司治理中自律
公司治理的存在意义无疑是为了防治各种公司败德行为,需要及时应对各种管理伪相;这不仅是对企业硬实力的保护,对企业的软实力同样如此。随着软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软实力的伪相对企业相关利益主体造成的伤害同样不容低估。尤其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舆论助推下,通过软实力“防伪”的自律,才有助于使企业在鱼龙混杂中实现文化崛起,应当成为加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警惕软实力标签下的“伪软”
对软实力建设的认识从过去长期被忽视,转变为当下的受到高度重视,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这种重视也有可能被利用,使得公司关于加强软实力...
企业创新:态度比投入更重要
被称为龙年第一起重大环保事件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披露后,公众对当地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种种追问直指政府,政府监管确有缺失缺位之处;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同样应当引起关注。要想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调整产业结构,对企业实施优化升级,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转变态度。这需要真正从源头上端正指导思想,坚持以正治企,彻底放弃老鼠躲猫式的把戏。
在以正治企中将创新“逼上梁山”
在央视的一次《对话》的节目中,日本盛和塾的塾长稻盛和夫先生提出了一个经营方程式:工作成果=人格理念×热情×能力,其中人格理念存在负数。这...
从伦敦奥运“金牌观”看阶段性绩效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伦敦举办的2012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指出:“赢得胜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比赛”,似乎洞见了围绕着金牌引发的裁判与规则争议的实质。相对于企业管理而言,金牌相当于一种阶段性绩效;赢得阶段性绩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这一结果时,你是否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在过程中甄别、坚持取之有道的原则,结果的取得和超越才真正富有含金量。
在阶段性绩效背后
奥林匹克精神虽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获得金牌这一结果,但如果说要淡化金牌的冲击力,那不是阿Q精神就是矫情。问题在于,当金牌的争夺出现伪相或者乱相时,人们有理由叩问其中的公...
明星企业转型之困
当转型成为业界共识时,中国经济增速连续5个季度的回落波及到企业层面,一些领军人物开始躁动,频频向执行层面施压,力图将业已暴露出来的短板用速度掩盖起来。然而,这样的转型往往让企业难以适从,并陷入更大的困境。
“光速”魅影
号称全球最大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商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2007年6月在纽交所上市,被称为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发展堪称“光速”。然而至去年第四季度,赛维LDK负债60亿美元,负债率87.7%,利润率跌至-65.5%。供应商为追讨货款,进入今年4月后开...
既没退隐何言复出:李宁“好遯”
近日包括李宁在内的多家体育服装企业频频关店的新闻引人关注,如果说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宁公司陷入多事之秋,10亿库存危机固然与来自中国服装业的阵阵寒潮有关,但7月4日原行政总裁张志勇退职以来,李宁的“复出”没有力挽颓势更让业界感叹。其实“复出”是相对于“隐退”而言的,如果说李宁此前颇为“好遯”,那也属于传闻,一直属于“被隐退”。
李宁的“好遯”情结
遯是《周易》中的第三十三卦的卦名,作为遁的异体字,遯的意思为隐退。遯的第4个卦象...
转型是对企业家精神的重塑
一家较有影响的杂志在一篇专栏文章《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伟大的企业家》中,作者自问自答的结论是:“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与‘伟大’二字有些距离”。这固然有道理,然而如果把理念和价值观理解为一种目标口号或者辞藻,中国企业家早已“伟大”到顶峰,甚至可以把洋人甩到后面。倒是一千三百多年前魏征一语中的:“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即理念和价值观口是心非。似乎这才是中国出不了伟大的企业家的一个症结所在。
“是非相乱”难出伟大企业家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的重要辅臣魏徵在...
“零薪酬”•“割发”与“减负”
当企业高管限薪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后,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表示只拿“一元年薪”。曾经以6600万元“天价年薪”备受舆论压力的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更是做出了惊人之举,声明“自己2008年不领薪酬”。然而都并没有赢得满堂喝彩,这不仅是因为此举属于马明哲“个人行为”,媒体报道的措辞还用了一个“将”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搞不懂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他们是在像曹操那样的“割发”,还是为了企业“减负”?
三国时的曹操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