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式管理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其实,企业要不要进行中国式管理,完全取决于实践需要。即要看即定的管理模式、管理工具和制度、决策在执行中是否出现了扭曲,而且是受中国文化制约的扭曲,即中国式扭曲。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就可以称之为中国式管理。在这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式扭曲,而并非是否适用中国式管理。
什么是中国式扭曲
我们知道,管理科学成果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管理工具应当是没有国界的。有关专家提出中国式管理这一课题的逻辑基础是,国外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引进到国内后,往往变了味。其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rdquo...
作者文章归档:张华强

致命的战略浮躁症
当转型成为业界共识时,中国经济增速连续5个季度的回落波及到企业层面,一些领军人物开始躁动,频频向执行层面施压,力图将业已暴露出来的短板用速度掩盖起来。然而,这样的转型往往让企业难以适从,并陷入更大的困境。
“光速”魅影
号称全球最大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商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2007年6月在纽交所上市,被称为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发展堪称“光速”。然而至去年第四季度,赛维LDK负债60亿美元,负债率87.7%,利润率跌至-65.5%。供应商为追讨货款,进入今年4月后开...
企业反腐:召回身体力行之魂
唐太宗论弓箭的启示
传说10月前落地的铁道部体制改革并没有如期推出,对新体制的酝酿仍存悬念。其实对于公众来说,是否成立三大集团并不重要;因为在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发后,人们对铁道部体制改革的关注重点绝非更有效率,而是更有助于避免重蹈刘志军贪腐覆辙。探寻刘志军贪腐的体制性原因,与反思他在体制面前的“穿越”,后者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唐太宗李世民谈论怎样识别弓箭的故事中,我们就不难受到这样的启示。
从唐太宗论弓看体制
唐代的一个史臣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中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一个大臣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张弓射箭,跃马横刀夺天下...
国企治理四大矛盾
滥用垄断地位,薪酬与绩效关系不匹配,天价酒事件等,曝露出国有企业现阶段仍然存在重要缺陷,这说明国企治理必须以社会公平为参照系,兼顾更多相关主体的利益而非仅仅将“内部人”的利益摆平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然而到目前为止,国企受到的应有尊重和它做出的贡献相比,十分不相称。诸如滥用垄断地位、最牛工资单、天价酒之类的事件频现。公众对国企的“苛求”,属于社会监督的一部分,是由国企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这就告诉我们,进一步加强国企公司治理,仅仅局限在国企、央企内部是不行的,必须“穿越”国企边界,以社...
山寨版管理何时休
作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山寨文化”、“山寨精神”之说在网络上贬褒不一,去之存之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山寨企业要想得到“招安”或者迅速长大,放弃山寨式管理则应当是肯定的。在一家民营企业——西口公司“落草”,领教了他们的管理,不妨将其间的感受列举二三,由读者从中体悟山寨版管理的“风采”。
老板不开会
西口公司的杨斌的作用类似于公司的内当家,吃喝拉撒睡什么都管。不过没有什么“名分&rdqu...
职业经理人,是“鸳鸯”还是“犀鸟”
企业在两权分立中运作,离不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联姻”,这就涉及到所有者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职业经理人是否忠贞不二也时时面临着考验。那么职业经理人到底是“鸳鸯”还是“犀鸟”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职业经理人的“成功相”。
职业化的“鸳鸯”
按照传统观念,所有者需要经理人忠贞不二,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的现实,决定了经理人的命运就是“走婚”。职业经理人遭遇到这种尴尬境地,毕竟可以做称职的“鸳鸯”;而在所有...
在公司监管中不妨藉用“黑客”之力
美国的反洗钱风暴近日已将重点指向摩根大通这样的一些大银行,监管部门将命令摩根大通修补其在内控方面的不足。联想到此前摩根大通在信贷衍生产品方面出现至少20亿美元亏损的曝光,早已使得监管者的敏感神经高度紧张。其实,无论是外界监管还是内部治理的重要性,早已路人皆知;人们理应从摩根大通的巨亏中得出更深刻的领悟,譬如在公司监管中藉用“黑客”之力。
已经存在的端倪为何难以发现
如果说摩根大通的巨亏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是一下子在华尔街炸开的,那么在此之前,早在一个不小的圈子里的人们嗅出了其中的火药味。因为有一个拖累整个华尔街的绰号叫“伦敦鲸鱼&...
漫谈唐太宗对富二代问题的思考
84岁的香港富商李嘉诚向传媒披露了他对财产的分配方案后,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富二代问题的关注。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有艳羡与“富不过三代”梦魇的并存,后者寄托着企业家基业常青的夙愿。在这方面,封建统治阶级同样进行过艰苦的探索,比如唐太宗对富二代问题的思考。鉴于秦、隋王朝至二代而亡的教训,唐太宗对“家业”传承所做的类似于两权分立的制度安排,在今天看来仍不乏警示意义。
探求“子孙多乱”的原因
在封建体制中,开国君主犹如创业老板。当政权基础基本稳固之后,开国君主往往就要考虑基业传承的问题,希望永远保住家天下...
从“两难”到“极端主义”
前两年我们总是被告知,在我们面前有许多“两难”问题挥之不去;而如今又有主流媒体惊呼:“极端主义”在我们身边泛滥。这两者或许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另一家同样很有影响的媒体则指出,极端主义的泛滥是因为少数人垄断权力。无论这种观点对于极端主义的说法是驳斥还是补正,我们自然可以联想到,既然极端主义缘于少数人垄断权力,宏观决策中的“两难”何尝不是如此:或许正是诸多“两难”问题由少数人久拖不决,才有了诸多极端主义的按捺不住也未可知。
其实,“极端主义因少数人垄断权力”的观...
唐太宗心目中的“执行力”
现代企业管理重视执行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总认为执行力有欠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都是执行力惹的祸,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说执行是与决策相对应的概念,管理者在决策中居高临下,那不仅是一种封建意识,甚至连封建统治阶层所曾经具有的管理境界都没有达到。比如在唐代的开拓君主李世民的心目中,“执行力”就很神圣,他生怕决策不适于执行,终将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对执行力常怀敬畏之心
强调执行力一类的书籍受到管理者热捧时,曾被有识之士称之为“奴书”;而唐玄宗时史臣吴兢编撰的历史文献《贞观政要》也可以称之为“奴书&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