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戴英马

1968-1989在部队工作,1989-至今,在金融监管部门工作。


作者已出版学术专著《理论经济学》。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何炼成教授在序言中表示:“深深佩服他的刻苦学习和创新精神”。作者的研究“另辟蹊径,写出了新意,说明下了很大功夫。”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袁嘉新研究员评价该书:“作者所作的深入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引人注目。作者对社会经济基础层面的分析别有一番深意。”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教授认为该书“已经自成一个体系”。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金雪军教授评价作者的另一本专著《论社会主义再生产》:体现了“系统性”、“时代性”、“创新性”。“专著对社会再生产公式的表述、价值构成的内容、固定资金的更新、固定资产折旧费与积累的关系、劳动手段的经济寿命、长期投资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四)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四)

  《理论经济学》第五编非自偿性损耗及其抵补(第20章)

  第二十章第四节

  四、非自偿性损耗对劳动

  生产率长远发展的限制

  无论生产资料的自偿性损耗,还是非自偿性的损耗,其所发生的对象都是社会的全部生产资料。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实存在的生产资料总量有增大的趋势,一定数劳动力在同样长度期间消费掉的生产资料也有增大的趋势。就存量生产资料而言,显然,如果非自偿性损耗率为一定,非自偿性损耗的绝对量就必定会随现存生产资料总量的增大而增大。这是限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大因素。因为归根结底积累只能来源于常年劳动即新创造价...

Read more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三)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三)

《理论经济学》第五编非自偿性损耗及其抵补(第20章)

第二十章第三节

三、非自偿性损耗对社会总生产的影响

非自偿性损耗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除了非自偿性损耗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之外,还因为,损失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在不同年份是呈不规则变化。至于影响所及,显然是多方面的。以下仅对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考察。

 

    1、概要分析

    重大的自然灾害或社会性原因,均会造成众多生产资料的灭失;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有可能一方面使无法通用和难以搬迁的生产资料...

Read more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二)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二)

《理论经济学》第五编非自偿性损耗及其抵补(第20章)

第二十章第二节

二、商品价值的新考察

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的体现,是生产商品过程中的新加劳动与消耗的生产资料包含的过去劳动的综合体现。在社会必要的、一般的耗费限度内,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相应地转移到了所生产的产品中。这是属于自偿性的损耗,是过去劳动在新的产品形态中的再现。现在我们又知道,实际上,还存在着非自偿性的损耗,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生产费用。那末,这种非自偿性损耗,对商品的价值形成是否发生着影响,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非自偿性损耗是怎样得...

Read more

从汶川大地震看提高经济层次的急迫性


  从汶川大地震看提高经济层次的急迫性

  此次大地震救灾,中央政府反映的迅速、有力,中外称道;中国人高度的勇气、临危不惧、忘我献身精神、卓有成效的救灾能力,世人真心钦佩。但是,从中也使人们看到了中国的软肋。

  1、建筑抗震的低标准,反映的是我国经济的众多方面仍处于较低层次。对本次大地震倒塌建筑比例之高,尤其是校舍的倒塌,人们怀疑其中有豆腐渣工程。对此过后理当追查。但建筑抗震的低标准,无疑是一个基础性原因。不妨引用“环球网”发布的日本专家的看法:“日本目前的抗震标准根据地基强度及建筑构造而有所不同,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称,其基本标准为能经受住...

Read more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一)


  生产资料的非自偿性损耗(一)

  《理论经济学》第五编非自偿性损耗及其抵补(第20章)

  第二十章第一节

  第二十章介绍

  生产资料的正常消耗,是指随着生产资料的消耗,价值能够转移到所生产的商品中的那一类损耗。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随着社会生产过程的进行,从全社会的角度讲也必然会发生,但却不能从售卖的商品价值得到补偿的价值损耗。更一般地讲,所谓生产资料的非正常消耗即非自偿性损耗,就是指这样的情况:生产资料的这一类损耗,既非正常的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所必要,也不会因生产资料的这一类消耗而生产出商品或其他形式的有用效果。例如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投资失败造成的...

Read more

“万里大造林”属于什么案子?


  “万里大造林”属于什么案子?

  先摘抄4月29日《法制日报》上关于“万里大造林”案的记者视点调查的几段话:“‘万里大造林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在通辽市注册,到2007年案发,运行了将近4年时间,也就是说,变相吸收社会公众资金活动持续了近4年,将近13亿元公众资金也是在近4年时间里完成。如此大张旗鼓、铺天盖地的活动,几年里为什么就无人叫停?

  通辽市林业局在2006年《万里大造林公司在我市造林及运行情况》中抱怨:目前对托管造林的经营行为没有规范的经营管理要求。托管造林的宣传如何监督、林...

Read more

可变资本与积累(三)


 

 

可变资本与积累(三)

《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下)社会再生产考察(14—19章)

第十九章第四节

第十九章介绍

从本章所作的社会再生产计算和补充分析可知,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一、二部类间的交换和一、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就是马克思所已阐明的各项基本规律。本章对可变资本与积累的关系的补充研究则表明,可变资本的积累计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总量,使资本的名义积累率相应提高了。就是说,实际的积累率并没有以这种方法计算显示的那么高,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增长速度也因此而有差异。有鉴于此,严格地讲,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表式所作的关于积累和总产品价值增长的计算,均应有...

Read more

可变资本与积累(二)


  可变资本与积累(二)

  《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下)社会再生产考察(14—19章)

  第十九章第三节

  第十九章介绍

  从本章所作的社会再生产计算和补充分析可知,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一、二部类间的交换和一、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就是马克思所已阐明的各项基本规律。本章对可变资本与积累的关系的补充研究则表明,可变资本的积累计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总量,使资本的名义积累率相应提高了。就是说,实际的积累率并没有以这种方法计算显示的那么高,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增长速度也因此而有差异。有鉴于此,严格地讲,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表式所作的关于积累和总产品价值增长的计...

Read more

可变资本与积累(一)


  可变资本与积累(一)

  《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下)社会再生产考察(14—19章)

  第十九章第一节、第二节

  第十九章介绍

  从本章所作的社会再生产计算和补充分析可知,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一、二部类间的交换和一、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就是马克思所已阐明的各项基本规律。本章对可变资本与积累的关系的补充研究则表明,可变资本的积累计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总量,使资本的名义积累率相应提高了。就是说,实际的积累率并没有以这种方法计算显示的那么高,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增长速度也因此而有差异。有鉴于此,严格地讲,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表式所作的关于积累和总产品价值...

Read more

社会总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三)


  社会总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三)

  《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下)社会再生产考察(14—19章)

  第十八章第三节

  三、几点结论

  (l)社会生产或再生产,从总体上讲是一个不断地推移着的过程,社会产品价值量的统计和计算,则是对这一过程的分离的认识,而分离的界限正就是生产劳动的成果表现为社会产品的形式。就这一点讲,无论生产出来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是消费资料产品还是生产资料产品;它们的生产过程中是花费了较多的活劳动还是花费了较多的物化劳动;是企业规模扩大或生产节奏加快使产量、销售增加,还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发生分离的结果,都不影响所生产的一定量产品的客观...

Read more